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罗江校区花果山(川工科院罗江花果山)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罗江校区花果山(川工科院罗江花果山)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罗江校区花果山片区作为该校重要的教学与实践基地,融合了自然生态与高等教育资源,形成了独特的产教融合示范区。该区域依托德阳市罗江区的地理优势,以花果山为核心载体,构建了集教学、科研、实训、生态保育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其地理位置紧邻成绵高速复线,距德阳市区约30公里,交通便利且远离城市喧嚣,为师生提供了静谧的学习环境。

四	川工业科技学院罗江校区花果山

从生态角度看,花果山片区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植被和山地地貌,森林覆盖率达78%,分布有银杏、香樟等珍稀树种,并成为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校方通过建设生态步道、雨水花园等设施,将自然景观与校园规划有机结合,形成了"山-林-水"立体生态网络。

教学资源方面,校区依托花果山地形打造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地质勘探实训场等特色场所,配套建设了智慧农业实验室、环境监测站等教学设施。同时,通过引入京东云仓、中航智控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了"教室进园区、课堂入厂房"的创新教学模式。

科研创新层面,花果山片区聚焦智慧农业、生态修复、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5个。其中,山地农业物联网系统已实现作物生长全周期数据采集,为川内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在文化传承维度,校区将三国文化遗址保护与校园建设相结合,复原了古蜀农耕场景,并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课程,使传统技艺与现代职业教育形成有机衔接。

综合来看,花果山片区通过"生态基底+智慧内核"的双向赋能,既保留了山地景观的独特性,又构建起产教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维实践平台。

一、地理区位与交通网络

对比维度罗江校区花果山成都校区绵竹校区
海拔高度486-568米512米456米
年均气温16.3℃16.5℃16.1℃
主导风向西北风(冬季)/东南风(夏季)西北风东北风
地震烈度Ⅶ度(抗震设防)Ⅶ度Ⅶ度

二、生态资源与环境保护

指标类型数据表现保护措施
植被覆盖率78.6%设立生态保护红线,禁止核心区开发
野生动物种类鸟类47种/昆虫32科/小型哺乳动物9种建设生物观测站,开展物种普查
水资源管理地表水Ⅲ类标准达标率92%实施雨水收集系统,建设人工湿地

三、教学资源配置体系

资源类型数量规模功能定位
专业实验室36个(含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覆盖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8大领域
校外实训基地23处(含3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基地)对接京东、新希望等龙头企业
智慧教室86间(含VR实训室12间)支持远程协作与虚拟仿真教学

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 山地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部署1200个传感节点,实现作物生长环境实时监测
  • 生态修复技术实验室:研发边坡防护专利技术5项,完成矿区生态治理示范项目3个
  • 新能源材料测试中心:配备电化学工作站、SEM等先进设备,服务锂电企业技术攻关
  • 智能建造实训工场:集成BIM技术与3D打印,年培训建筑产业工人超2000人次

五、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校区构建"三阶递进"培养体系:

  1. 基础认知阶段:通过生态研学、企业认知实习建立行业概念
  2. 技能提升阶段:在智慧农业大棚、智能制造车间开展项目化实训
  3. 创新实践阶段:参与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完成毕业设计与岗位对接

六、校园文化特色塑造

  • 古蜀农耕文化展示区:复原汉代水田遗迹,陈列传统农具200余件
  • 生态艺术长廊:利用废弃建材创作大地艺术作品12组
  • 非遗传承工坊:开设蜀绣、绵竹年画等技艺课程,年培训学员300+
  • 科创文化节:举办无人机编队、机器人擂台等特色活动

七、智慧校园建设进展

系统模块技术特征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云平台5G+IoT融合组网实时显示空气质量、土壤墒情等数据
能源管理系统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实现教学楼30%用电自给
教学资源平台区块链技术存证保障实训成果知识产权

八、可持续发展规划

根据《2025校园发展白皮书》,校区将重点推进:

  1. 零碳校园计划: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三星标准,光伏装机容量提升至5MW
  2. 学科集群培育:新增生态旅游、智慧养老等3个交叉学科专业
  3. 国际交流合作:与德国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共建山地农业联合实验室
  4. 社区融合工程:开放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设施,年服务周边居民超万人次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罗江校区花果山片区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山校融合、产教共生"的特色发展模式。其以山地生态为基底,构建了多层次教学空间;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造了模块化实训体系;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培育了特色学科集群。未来随着智慧校园系统的深化应用和国际化合作的推进,该片区有望成为西部职业教育改革的示范样板,为丘陵地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经验。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