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都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立足区域医疗健康产业需求,以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的职业院校。学校依托“健康中国”战略背景,构建了以护理、药剂、康复技术为骨干的专业体系,形成“医教融合、产教协同”的办学特色。通过与医疗机构共建实训基地、推行“1+X”证书制度,学校实现了教学链与职业链的深度对接。近年来,毕业生在川内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率持续超过90%,成为区域卫生健康人才的重要供给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新都卫生进修学校,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成都市重点建设的健康服务类职业院校,其办学定位聚焦“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与“健康产业服务”双轮驱动,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特征 |
---|---|---|
1985-2000年 | 卫生进修学校阶段 | 以在职医护人员培训为主 |
2001-2011年 | 转型探索期 | 增设中等职业教育模块 |
2012年至今 | 规范化发展期 | 纳入省级示范校建设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护理、药剂、中医康复保健三大主体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前1.5年夯实医学基础,后1.5年分方向强化专业技能,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架构。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护理 | 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 护士执业资格证 |
药剂 | 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品调剂技术 | 药师职称证书 |
中医康复 | 针灸推拿技术、中医康复学、运动疗法 | 康复治疗士证书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医疗机构兼职聘任、校内教师临床实践等途径优化师资结构。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2%,行业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5%,形成“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双轨并行的教学团队。
师资类别 | 人数 | 占比 | 资质特征 |
---|---|---|---|
校内专任教师 | 126 | 68% | 硕士以上学历占37% |
医院兼职教师 | 52 | 32% | 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
企业导师 | 18 | 10% | 医药行业资深从业者 |
四、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有模拟病房、药剂实训室、康复评定室等26个专业化实训场所,与新都区人民医院、成都药业集团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5个。实训设备总值达3200万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全覆盖。
五、产教融合实践
通过“校院合作”“校企共建”机制,学校与43家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近年创新实施“三段式”工学交替模式:第1学期认知实习、第3学期跟岗实习、第5学期顶岗实习,累计实习时长超1200小时。
六、人才培养质量
近五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保持在82%以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1.3%。2022年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校斩获护理技能、药品调剂两个赛项一等奖,位列同类院校前列。
七、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卫生健康职业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基层医疗人员继续教育项目12个。疫情期间组建“抗疫志愿服务队”,累计派出236名学生参与社区核酸采样、疫苗注射等一线工作。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单一化、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建议通过以下路径突破:一是拓展智慧养老、医疗器械维护等新兴专业;二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三是深化与本科院校的“3+4”升学衔接,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新都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四十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特色。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建设,学校在服务区域健康产业发展中展现出强劲生命力。未来需把握“健康中国2030”战略机遇,在智慧医疗、康养结合等新兴领域实现创新突破,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