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阆中职高和职业技术学校(阆中职校)

阆中职高和职业技术学校(阆中职校)

阆中市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区域,其两所核心职业院校——阆中市职业高级中学(简称“阆中职高”)与阆中市职业技术学校(简称“阆中技校”)在地方人才培养、产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两校均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但定位与路径存在差异:阆中职高依托普通高中基础,注重升学与就业并重,开设农业、旅游、信息技术等特色专业;而阆中技校以技能培训为核心,聚焦机械制造、电子电工等工科领域,与本地工业企业深度联动。二者共同支撑起阆中职业教育的骨架,但办学模式、资源投入及社会服务能力呈现差异化特征。

阆	中职高和职业技术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对比

对比维度 阆中职高 阆中技校
创办时间 1982年(前身为阆中县农业中学) 1998年(由国企技工学校转制而来)
办学性质 综合性职业高中(省级重点中职) 技工教育为主(国家级重点技校)
核心定位 “升学+就业”双轨制,侧重本地文旅、农业人才培养 技能型劳动力输出,服务制造业企业需求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差异

阆中职高共设12个专业,覆盖旅游服务、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领域,其中“景区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为省级示范专业;阆中技校则集中开设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电子技术等8个工科专业,形成“机械制造—设备维护—自动化控制”完整链条。课程方面,职高推行“文化课+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而技校采用“理论30%+实训70%”的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企业共建课程标准。

核心专业 阆中职高 阆中技校
文旅类 旅游管理、烹饪工艺、导游服务
工科类 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 数控加工、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
农学类 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投入

阆中职高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9%,但高级职称仅23人;阆中技校教师规模为145人,高级技师比例达41%,并聘请12名企业工程师兼职授课。教学设备方面,职高建有虚拟仿真导游实验室、电商直播实训室,而技校投入3000万元打造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设备先进度显著领先。

指标 阆中职高 阆中技校
专任教师学历(本科+) 89% 76%
高级职称人数 23人 58人
生均设备值(元) 6800 12000

四、学生发展路径与就业质量

阆中职高近年升学率稳定在65%左右,主要通过对口单招进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职;就业学生多从事酒店管理、基层政务等岗位,本地留存率达78%。相比之下,阆中技校就业率高达92%,但升学比例不足5%,毕业生集中在南充、成都等地制造业,起薪平均较职高高出1200元/月,但职业晋升空间受限。

五、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阆中职高与保宁醋公司、阆中古城景区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可获学分互认;而阆中技校与吉利汽车、三环锻造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行“1.5年在校+1.5年在岗”培养模式,并引入企业奖学金机制。数据显示,技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89%)显著高于职高(61%),但职高学生自主创业比例(12%)是技校(3%)的4倍。

六、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贡献

两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但方向不同:职高重点承担农民工“回炉”培训,开设家政、电商等短期课程;技校则为企业职工提供数控编程、设备维修等高端技能提升服务,年培训收入超800万元。此外,职高牵头成立“阆中文旅产教联盟”,联合12家企业开发岗位标准;技校主导建设“南充精密制造公共实训基地”,服务半径覆盖3个县域。

七、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

阆中职高投入4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开发“云上导游”VR实训系统,但专业课程数字化率仅45%;阆中技校则与华为合作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控设备远程教学,专业课程数字化覆盖率达78%。在教学成果上,职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技校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技术转化收入占年度预算的15%。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阆中职高面临升学竞争加剧、特色专业吸引力下降问题,需强化产教融合深度;阆中技校则受困于单一工科结构,亟需拓展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共性挑战包括:高端人才引进困难(两地均存在“引不来、留不住”现象)、实训耗材成本年均增长15%、县域经济波动影响就业稳定性。未来需通过“职教集团化办学”“跨区域资源共享”等模式破局。

总体而言,阆中职高与技校分别承担着“普惠性教育”与“技能精英培养”的双重使命,前者在升学通道与社会服务广度上占优,后者则在就业质量与技术赋能层面更具竞争力。两者的协同发展,既需要政策层面的资源倾斜,也离不开自身在专业集群化、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持续突破。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