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铁道学院内江分校(川铁院内江分校)

四川铁道学院内江分校(川铁院内江分校)

四川铁道学院内江分校作为西南地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办学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学校依托铁路行业背景,构建了以铁道运输、机电工程、信号控制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同时结合内江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办学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引入企业实训资源、深化订单班培养,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85%以上,尤其在动车组检修、供电技术等岗位竞争力显著。然而,随着轨道交通技术迭代加速,学校在智能化设备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平衡传统优势与新兴技术教育的衔接。

四	川铁道学院内江分校

历史沿革与办学背景

四川铁道学院内江分校的前身可追溯至1978年成立的内江铁路技工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并正式纳入四川铁道学院分校体系。学校地处成渝高铁枢纽节点,毗邻内江北站,占地面积3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办学性质上,该校属于公办高职院校,由成都铁路局与内江市政府共建,实行“行业主导+地方支持”的管理模式。核心使命为服务西南地区铁路网络运维、装备制造及运输服务人才需求,重点覆盖高铁、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

年份关键事件办学规模
2006年开设首批铁道机车、供电技术专业在校生1200人
2012年建成国家级铁道实训基地在校生突破5000人
2020年新增智慧交通技术专业群在校生达8300人

从行业需求看,西南地区铁路里程超3.2万公里,仅四川境内高铁运维人员缺口达2.4万人,学校年均输送技术人才约1500人,本地就业占比78%,成为区域铁路人才供给的核心支柱。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供电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等7个骨干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岗位技能”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合作企业
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电力牵引、制动系统检修、列车操控中国中车、成都铁路局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信号设备维护、联锁系统调试、CTC操作卡斯柯信号、铁科院
动车组检修技术车体结构、转向架分解、电气系统检测中车四方、中车长客

对比发现,相较于同类院校,该校课程更侧重现场实操能力培养。例如,铁道机车专业增设“虚拟仿真驾驶”模块,信号专业引入“全要素信号故障处置”实训,与基础理论教学形成互补。但新兴专业如智慧交通技术的课程开发速度滞后于行业技术更新周期,需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类课程融合。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3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68%。通过“校企互聘”机制,长期聘请铁路系统一线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实践”双导师制。

师资类型人数企业经历年限
专任教师256人平均4.2年
企业兼职教师124人平均12年
硕士以上学历189人占专任教师73%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轨道交通实训中心、供电模拟实验室等12类实训场所,设备总值1.2亿元。其中,动车组模拟驾驶舱、接触网实训平台等设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但对比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等同类院校,虚拟现实(VR)设备覆盖率仅为45%,在智能检修模拟训练方面存在短板。

校园设施与学习环境

校园规划采用“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分式布局,配备标准化轨道实训线路2条(总长3.2公里)、1:1动车组模拟车厢4组。图书馆藏书28万册,数字化资源覆盖率达75%,开通铁路行业标准数据库访问权限。

设施类别数量技术标准
实训机车东风4B型3台、和谐型2台支持电力/内燃双模式
信号实训室联锁控制室6间、CTC模拟站2套兼容CTCS-2/3级系统
公寓床位6200个(4人间为主)配备独立卫浴、空调

对比发现,该校实训设备种类优于多数高职院校,但在智能化改造进度上落后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标杆院校。例如,信号设备仍以传统继电器为主,未全面普及基于BIM的虚拟调试系统,可能导致学生对新型列控设备的操作经验不足。

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

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推行“6S”标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每日早晚自习考勤率达98%。设立“铁道工匠班”“订单培养班”等特色班级,实施差异化培养方案。

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学生评价
准军事化晨跑年出勤率99.3%强化纪律性,但部分学生反馈强度过高
学分银行制度技能证书兑换学分比例达30%提升考证积极性,但理论课学分压缩引发争议
企业文化周年均开展12场企业宣讲会增强就业认知,但企业参与深度参差不齐

校园文化方面,以“铁肩担道义、匠心铸rail”为核心理念,定期举办铁道模型制作大赛、信号排故对抗赛等活动。但文化品牌建设仍显单一,对比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高铁文化节”、兰州交通大学的“丝路铁道论坛”,在行业影响力和技术前沿结合度上有待提升。

就业情况与校企合作

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其中铁路系统就业占比81%,主要岗位包括机车司机、信号工、接触网工等。合作企业覆盖成都铁路局、中铁二院、中车集团等23家单位,订单班覆盖率达65%。

就业方向2022届占比2023届占比
国有铁路78%83%
城市地铁12%9%
工程局/维保公司6%5%
升学/其他4%3%

校企合作模式包括“设备捐赠+师资培训”(如中车捐赠CRH3型动车组部件)、“工学交替”(成都地铁“1.5+1.5”跟岗实习)、“定向培养”(昆明局“彝乡之星”订单班)。但合作深度呈现头部企业集中化趋势,中小铁路企业参与度较低,可能导致就业选择趋同化。

社会声誉与行业影响

学校在西南地区铁路职业院校中位列前茅,2022年获评“全国铁道教育先进单位”,其铁道机车专业在四川省高职排名中稳居前三。毕业生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4%,包括电工证、轨道车司机证等。

评价维度本校数据全省高职均值
雇主满意度92.5分85.3分
技能竞赛获奖国家级4项/年省级8项/年
科研成果转化年均3-5项1-2项

行业贡献方面,学校参与编写《铁道供电系统维护标准》等3项行业标准,为川藏线、成贵高铁等项目输送技术骨干200余人。但对比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主持国家高铁教材编写)、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一带一路”铁路人才培训),在标准制定和国际化输出方面仍需突破。

未来发展与挑战

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智慧铁道学院”目标,计划投资2.8亿元用于智能实训基地、数字孪生平台建设。拟新增新能源铁道车辆、铁道工程智能检测等专业,适应铁路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需求。

发展瓶颈应对措施预期成效
师资结构老化引进博士15人,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授课双师比例提升至75%
实训设备迭代慢与华为合作开发5G轨道通信模拟系统虚拟实训覆盖率提升30%
区域竞争加剧深化与重庆、云南铁路院校学分互认跨区域生源比例提高10%

潜在风险包括:行业技术迭代快于教学更新速度,可能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滞后;过度依赖铁路系统就业,抗行业波动能力较弱。此外,内江市人口外流趋势可能影响本地生源质量,需通过提升办学层次(如职教本科试点)增强吸引力。

四川铁道学院内江分校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与区位优势,在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领域建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校企共生”模式为高职教育提供了范本,但在技术前沿响应、国际化合作、多元发展路径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在保持铁路主业优势的同时,探索智慧城市轨道、跨境铁路人才等新方向,通过数字化转型与跨界融合,实现从技能型向创新型院校的跨越。这不仅关乎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将影响西南地区铁路网络的技术升级与人才储备格局。唯有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方能在职业教育变革浪潮中持续领航。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