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徐水区师昌绪学校综合评述
保定市徐水区师昌绪学校是一所以著名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命名的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坐落于保定市徐水区核心区域。学校秉承"崇德尚学、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徐水区基础教育的重要标杆,该校以优质的教学资源、特色课程体系及先进的硬件设施著称,尤其在科技教育、艺术培养等领域表现突出。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近年来,该校在中高考成绩、学科竞赛及素质教育成果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成为区域内家长择校的热门选择。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京津冀名校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
一、学校概况与发展历程
保定市徐水区师昌绪学校成立于2016年,是为纪念我国材料科学奠基人师昌绪院士而命名,旨在弘扬其科学精神与教育情怀。学校占地面积约8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设计规模为小学部36个班、初中部24个班,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学校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 初创期(2016-2018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招募,确立"科技+人文"双主线办学特色。
- 成长期(2019-2021年):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获评"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校"。
- 提升期(2022年至今):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成为保定市"未来学校"试点单位。
二、教育理念与办学特色
学校以"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核心理念,构建"三层次"特色课程体系:- 基础型课程:严格实施国家课程,强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核心素养。
- 拓展型课程:开设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36门选修课,满足个性化需求。
- 探究型课程:通过院士讲堂、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在科技教育方面,学校建有900平方米的"昌绪科技馆",配备VR实验室、天文观测台等设施;艺术教育则依托徐水非遗文化资源,开发舞狮、剪纸等特色课程。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8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2%。通过"青蓝工程"实行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在全国教学比武中累计获奖23项。教学成果显著:
- 2023年中考优秀率居全区第一,7名学生考入河北省重点高中实验班。
- 近三年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28项。
- 学生合唱团连续两届获保定市艺术节金奖。
四、硬件设施与智慧校园
学校硬件投入累计超1.2亿元,主要设施包括:- 标准化实验室12个,其中生化实验室达到高中配置标准。
- 多功能报告厅可容纳800人,配备同声传译系统。
- 室内体育馆含游泳馆、篮球馆,获评"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方面,部署了AI阅卷系统、电子班牌及物联管理平台,实现"一卡通"全覆盖。2023年建成5G+VR远程教研中心,与北京海淀区名校开展常态化联合备课。
五、德育体系与学生发展
构建"五位一体"德育模式:- 红色德育:依托冉庄地道战遗址等本地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 实践德育:设立"校园责任岗",每学期完成30小时志愿服务。
- 心理德育:配备4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建立三级预警机制。
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现有模联、无人机社等42个社团,其中"昌绪少年科学院"会员已发表实用新型专利11项。
六、家校协同与社会影响
学校创新家长参与机制:- 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参与食堂监管、课程评价等事务。
- 每月举办"家长开放日",年累计接待家长超5000人次。
- 开发"家校共育"APP,实现作业布置、成长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先后接待韩国、新加坡等国际教育代表团参观交流,被《中国教育报》评为"新时代学校改革创新案例"。
七、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徐水区教育十四五规划》,学校将重点推进:- 建设STEAM教育中心,新增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特色课程。
- 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建立"小小院士"培养基地。
- 扩建校舍至120亩,规划高中部申报省级示范性高中。
通过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和师资优化,力争2025年前成为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典范学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28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