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师范学校作为川陕革命老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支柱,历经百年积淀,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根基、红色文化为底蕴、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的办学体系。学校始建于1905年,四迁校址后于1950年定址巴中,始终秉持"立德树人、强技善教"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涵盖师范教育、艺术教育、职业教育的多元发展格局。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南北两校区,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设有14个教学机构,开设23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师范+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校地合作引进行业专家32人,培育省级教学名师8人。2023年数据显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67%,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比45%,"双师型"教师覆盖率较五年前提升28个百分点。实践教学体系覆盖全部专业,与巴中市47所中小学建立"U-S"协同育人机制,学生每年完成教学实践超10万课时。
专业布局上,学校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按5:4:1比例配置。重点打造学前教育、语文教育等传统优势专业,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智慧养老等新兴专业,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92%以上,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5%左右。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定位演变 |
---|---|---|
1905-1949 | 创建巴州官立中学,经历七次校名更迭 | 初级师范学堂→普通中学 |
1950-1999 | 更名为四川省巴中师范学校,设立中师培养体系 | 中等师范教育主体→专科层次转型 |
2000-2023 | 合并巴中市职教中心,升格为专科院校 | 单一师范教育→综合性职业教育集群 |
师资结构对比分析
指标类型 | 2018年数据 | 2023年数据 | 增幅 |
---|---|---|---|
专任教师总数 | 328人 | 412人 | 25.6% |
硕士及以上比例 | 51% | 67% | 16%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38% | 66% | 73.7% |
专业建设成效对比
专业类别 | 省级重点专业 | 市级特色专业 | 停招专业 |
---|---|---|---|
师范教育类 | 学前教育、语文教育 | 英语教育、美术教育 | 音乐教育(2021年) |
职业教育类 | 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 | 老年服务与管理 | 文秘(2020年) |
新兴交叉学科 | 智慧养老、人工智能教育 | 数字媒体技术 | 无人机应用技术(筹建) |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学校构建"三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技能层:建有128个校内实训室,涵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等
- 综合应用层:与巴中市第一中学等32所学校建立教育联盟,年均接收实习生1500人次
- 创新拓展层:近五年获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项97项,学生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40%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通过"五个对接"工程实现产教融合:- 专业对接产业:调整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达89%
- 课程对接岗位:开发定制化课程包42个,覆盖养老服务等新兴领域
- 师资对接企业:聘请行业导师126人,共建"双师工作室"23个
- 实训对接生产:校企合作设备总值达1.2亿元,共享率达75%
- 评价对接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毕业生核心技能达标率提升至91%
学生发展质量监测
建立"四维评价"机制:- 知识维度:近三年学业水平测试优良率从68%提升至79%
- 技能维度:1+X证书获取率达8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 素质维度:体质达标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4%以上,心理健康筛查干预覆盖率100%
- 发展维度:毕业生三年内职位晋升率达61%,创业存活率超行业均值8个百分点
数字化转型实践
实施"智慧校园3.0"工程:- 建成5G+教育专网,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2套
- 构建"巴师在线"学习平台,累计上线课程资源2.3TB
- 推行AI教学质量监测,实现教学行为数据分析覆盖率85%
- 建立数字孪生校园系统,能耗管理效率提升40%
经过百余年发展,巴中师范学校已从传统师范院校转型为现代化职业技术大学,形成"扎根革命老区、服务基础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在专业结构调整、数字化转型、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但在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国际化办学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政校企村"四方协同机制,深化"红色文化+师范精神"育人模式创新,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6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