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作为川北地区重要的教育节点,其师范学校体系曾长期承担着区域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职能。自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广元师范学校、苍溪师范学校、旺苍师范学校及剑阁师范学校四所中等师范院校,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师范教育网络。这些学校在计划经济时代依托定向招生、统包分配政策,累计培养输送数万名"下得去、留得住"的乡村教师,成为川陕甘结合部基础教育人才供给的重要源头。随着国家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推进,四校历经合并重组、升格转型,最终融入地方高职院校发展轨道,其变迁轨迹深刻折射出中国师范教育从独立封闭到开放融合的制度转型特征。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演变
广元市属师范学校均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重建期,最初定位于为县域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其中创办最早的广元师范学校可追溯至1905年,历经教会学堂、简易师范等阶段,1950年改制为公办中等师范学校。其他三校均成立于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初期采取"戴帽初中"模式培养小学教师。改革开放后,各校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增设幼师班、职业师范班,形成多层次办学体系。
学校名称 | 创办时间 | 重要转型节点 | 终止招生时间 |
---|---|---|---|
广元师范学校 | 1905年(前身) | 1985年升格为省级重点中师 2000年并入广元职业技术学院 | 2001年 |
苍溪师范学校 | 1958年 | 1993年通过中师标准化验收 2003年参与组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003年 |
旺苍师范学校 | 1958年 | 1998年开设高职师资班 2004年并入四川广元外国语学校 | 2004年 |
剑阁师范学校 | 1959年 | 1995年增设特殊教育专业 2002年撤销建制 | 2002年 |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体系
计划经济时期实行"三级师范"体系,各校严格遵循教育部规定的培养规格。1980年代前主要培养初中教师,学制三年;1985年后逐步转向小学师资培养,学制缩短为二年。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按照"三级师范向二级过渡"要求,普遍增设五年制大专班,形成中师与高职衔接的办学格局。
培养层次 | 学制年限 | 广元师范 | 苍溪师范 | 旺苍师范 | 剑阁师范 |
---|---|---|---|---|---|
初中教师 | 3年 | √(1985年前) | √(1985年前) | √(1985年前) | √(1985年前) |
小学教师 | 2年 | √(1985-2000) | √(1985-2003) | √(1985-2004) | √(1985-2002) |
幼师 | 3年 | √(1990年代) | √(1990年代) | √(1990年代) | × |
五年制大专 | 5年 | √(1999-2001) | √(2000-2003) | × | × |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
传统中师阶段实行"文理分科"培养模式,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课程占比达60%。1980年代后期增设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专业课程,1990年代后陆续开办英语、计算机、艺术等紧缺学科。各校普遍构建"必修+选修+实践"三维课程体系,其中广元师范1998年率先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必修课。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广元师范 | 苍溪师范 | 旺苍师范 | 剑阁师范 |
---|---|---|---|---|---|
文科类 | 文选与写作、汉语知识 | √ | √ | √ | √ |
理科类 | 数学分析、物理化学 | √ | √ | √ | √ |
艺体类 | 音乐基础、美术技法 | √(1995后) | √(1993后) | × | √(1990后) |
教育类 | 教育学、心理学 | √(1987始) | √(1988始) | √(1989始) | √(1986始) |
四、师资队伍建设
各校在1980年代前以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为主,1990年代后通过高校进修、人才引进提升师资水平。截至世纪末,四校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平均达42%,其中苍溪师范1998年获评特级教师5人,居全市中师系统首位。广元师范1996年启动"硕士化"工程,至2000年已有12%教师取得硕士学位。
五、教学实践体系
采用"三三制"实习模式:1年级见习3周,3年级集中实习3个月,毕业前顶岗实习3周。各校均建有附属实验学校,其中旺苍师范1988年创办全省首个中师附属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技能考核实施"三笔字+简笔画+教具制作"三位一体评价标准。
六、学生管理特色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晨跑、晚自习点名、统一着装等制度严格执行。广元师范独创"德育学分制",将日常行为规范量化为考核指标。各校均设"推普委员会",要求毕业生普通话达标率100%。剑阁师范1997年推行"文明礼仪月"活动,编撰《师范生礼仪规范手册》。
七、社会服务功能
除常规师资培养外,四校均承担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任务。1990-2000年间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超5万人次,其中苍溪师范1995年被确定为四川省中师校长培训基地。旺苍师范1999年启动"送教下乡"工程,组织师生赴偏远乡镇开展教学示范。
八、转型路径比较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浪潮中,四校呈现差异化转型:广元师范整体并入高职院校,苍溪师范参与组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旺苍师范转为民办学校办学资源,剑阁师范则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这种分化既受地方财政投入影响,也反映不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需求。
广元市属师范学校的百年变迁,完整呈现了中国师范教育从独立封闭到综合开放的制度演进逻辑。这些学校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定向招生-系统培养-统筹分配"办学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师资短缺问题,其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至今仍值得职业教育领域借鉴。随着教师教育体系重心上移,中等师范学校虽完成历史使命,但其扎根基层、服务教育的办学精神,仍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着宝贵启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