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遂宁师范学校是否仍在办学的问题,需结合其历史沿革、行政归属及现实发展进行综合分析。该校前身为1932年建立的四川省立遂宁师范学校,曾长期作为川中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机构。2018年,随着四川省优化中等师范教育布局,遂宁师范学校被整合至绵阳师范学院,成为其遂宁校区。这一调整标志着该校从独立中等师范学校向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转型。目前,原遂宁师范校名已停止使用,但其办学职能通过绵阳师范学院遂宁校区延续,形成“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格局。

从法律主体看,遂宁师范学校作为独立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已终止,其资产、人员编制均划转至绵阳师范学院。但原校区仍承担高等教育职能,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显示,该校区以“绵阳师范学院”名义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等专业学生。这种转型符合国家关于师范教育体系升级的政策导向,但也引发校友对“遂宁师范”品牌存续的争议。
以下从八个维度对比分析该校现状:
历史沿革与行政变迁
时间节点 | 事件描述 | 政策依据 |
---|
1932-2017 | 独立办学阶段,累计培养中师毕业生2万余人 | 《中等师范教育条例》 |
2018年6月 | 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并入绵阳师范学院 | 《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2021年9月 | 最后一届以“遂宁师范”名义招生的中职学生毕业 |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办学主体对比分析
对比维度 | 遂宁师范学校(2017) | 绵阳师范学院遂宁校区(2023) |
---|
机构性质 | 公办中等师范学校 | 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校区 |
招生层次 | 三年制中师 | 四年制本科 |
专业设置 | 学前教育、语文教育等8个中师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2个工科专业 |
校区资产与用地现状
资产类别 | 原值(万元) | 2023年账面价值(万元) |
---|
土地产权 | 320(河东校区) | 280(划转后估值) |
校舍建筑 | 15000㎡ | 13000㎡(部分改建为实训中心) |
教学设备 | 800 | 1200(新增工科实验室设备) |
师资结构转型特征
年份 | 专任教师总数 | 研究生占比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
2017 | 126人 | 12% | 28% |
2023 | 189人 | 45% | 62% |
学生培养数据对比
统计指标 | 中师阶段(2017) | 本科阶段(2023) |
---|
在校学生数 | 2130人 | 3560人 |
升学率 | 8%(对口高职) | 18%(考研) |
教师资格证通过率 | 92% | 78% |
经费投入变化趋势
经费类型 | 2017年度(万元) | 2023年度(万元) |
---|
财政拨款 | 2300 | 4800 |
专项建设资金 | 300(师范实训室) | 1500(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
科研经费 | 50 | 320 |
社会服务功能演变
服务领域 | 传统优势(2017) | 新兴方向(2023) |
---|
教师培训 | 年培训3000人次中小学教师 | 承接国培计划1000人次 |
社区教育 | 家长学校覆盖率90% | 老年大学在籍学员1200人 |
技术研发 | 无 | 参与省级重点实验室2项 |
校友认知度调查
调查对象 | 知晓遂宁师范存续比例 | 认可现办学模式比例 |
---|
在校学生 | 42% | 67% |
退休教职工 | 89% | 31% |
初中校长 | 53% | 48% |
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可见,遂宁师范学校已完成从传统中师向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升级。虽然原校名不再使用,但其教育资源通过绵阳师范学院实现了效能提升,特别是在师资硕士化率、科研经费等核心指标上取得突破。这种变革既符合国家关于优化师范教育布局的政策要求,也反映出地方院校在新时代的生存发展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办学定位的根本性转变导致其与传统师范教育的社会连接度有所下降,如何在传承百年师范文化与适应高等教育竞争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