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院(西昌幼师民族高职)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内唯一一所以“民族幼儿师范”为特色的高职院校,立足凉山彝族自治州,辐射西南民族地区,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和现代教育技能的学前教育人才。学院依托地域优势,深度融合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与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形成了“民族性、师范性、实践性”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了覆盖川滇黔的民族地区教育人才输送网络,毕业生在基层幼儿园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学院在高端师资引进、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区域限制,提升全国影响力。

西	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凉山民族师范学校,2018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成为全国首批聚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专科层次高校。学院以“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核心使命,定位为“民族幼儿教师培养摇篮”,重点面向凉山州及周边民族地区,培养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熟悉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学前教育师资。

院校名称建校时间办学层次核心定位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院1952年(前身)高职专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凉山州农业学校1956年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技术人才培养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高职专科通用型幼儿教师培养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艺术教育等7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细分为“双语教育”“艺术特长”等方向。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模式,融入彝汉双语教学、民族音乐舞蹈等特色内容。例如,《凉山彝族民间舞》《彝汉双语口语训练》等课程占比达30%,同时与成都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共建“专升本”通道。

院校名称专业数量特色方向民族课程占比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院7个双语教育、民族艺术30%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5个普通学前教育5%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8个特殊教育、民族工艺20%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学院现有教职工28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45%,副高级以上职称占30%。通过“民族地区人才专项计划”引进彝汉双语教师22人,但缺乏正高级职称领军人物。科研方面,近五年承担省级民族教育课题12项,发表彝汉双语教学相关论文40余篇,但尚未形成国家级科研平台。

院校名称高级职称占比硕士以上占比民族师资比例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院30%45%15%
贵州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5%50%25%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8%48%5%

四、民族教育特色实践

学院实施“三进三融”工程:将彝族漆器、苗族蜡染等非遗技艺融入美工课程,将毕摩文化、藏历节日等知识融入社科教学,通过“民族班导师制”实现文化传承。每年举办“彝族年”“火把节”校园文化活动,建立“民族教育实训基地”12个,覆盖凉山州17个县市。

五、就业与升学质量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3%,其中85%进入民族地区公办幼儿园。学院与云南省楚雄州、四川省攀枝花市等地建立“定向培养”合作,但升学率仅为3.5%,低于全国幼儿师范院校平均水平(约15%)。薪资方面,毕业生平均月薪3200元,较成都平原地区低20%。

六、校园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占地300亩,拥有实训楼、民族艺术展厅等设施,但生均教学设备值仅6000元,低于全省高职平均水平。信息化方面,建成“民族教育资源库”,收录彝汉双语课件500余个,但智慧教室覆盖率不足40%,远程教学系统尚未覆盖偏远乡镇中心校。

七、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学院承担“国培计划”凉山州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年培训量超2000人次。与越南河内师范大学建立“东南亚民族教育研究联盟”,开展双语教师交流项目,但国际合作仅限于学术研讨,尚未实现学生交换。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建议

当前制约因素包括:地理区位导致高端人才流失率达15%、民族地区财政支持有限(生均拨款低于全省均值10%)、科研成果转化不足(专利授权量年均不足5项)。建议通过“东西部协作”引入长三角优质资源,申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实验室”,打造“民族学前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总的来说呢,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院在民族地区教育生态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其发展需突破地域与资源瓶颈。未来应强化“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向融合,通过数字化赋能、跨区域协同创新,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幼儿教育改革的标杆院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62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