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阿坝州汶川威州师范学校(阿坝汶川威师)

阿坝州汶川威州师范学校是四川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培养藏区基础教育师资和职业技能人才的双重使命。学校始建于1938年,历经多次迁址与改制,始终扎根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汶川县威州镇,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特色、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民族地区需求,通过“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校地合作”实践机制,为川西北高原输送了大量适配性人才。

阿	坝州汶川威州师范学校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约3200人,其中藏族学生占比62%,羌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18%,形成多元共生的校园文化生态。教职工总数245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达91%,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37%,显著高于区域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校园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资源指标在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中位居前列。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时间节点 重大事件 办学性质转变
1938年 创建威州乡村师范学校 初级师范教育机构
1951年 迁址汶川县城 民族地区定向培养
2008年 汶川地震后重建 纳入国家示范校建设
2020年 增设职业教育部 转型综合性职教中心

二、地理区位与资源条件

核心指标 威州师范 甘孜州职校 凉山州卫校
海拔高度 1320米 2680米 1530米
地震带距离 <50公里 >150公里 >200公里
年均气温 12.8℃ 6.9℃ 16.2℃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类别 威州师范 全省中职均值
师生比 1:13 1:18
双师型教师 68% 42%
藏汉双语教师 42人 -

四、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了“师范教育+民族文化+现代职教”三维课程体系,开设学前教育、藏汉双语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2个专业。其中,藏文书法羌绣工艺等非遗传承课程占比达28%,形成“基础平台+民族技艺+现代技能”的模块化培养模式。

五、学生构成与升学就业

统计维度 2023届数据
毕业生总数 862人
升学比例 63%(含高职单招)
本地就业率 82%
公招入编率 41%

六、硬件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配备高海拔适应性实验室民族艺术工坊等特色教学空间,信息化设备价值超3200万元。建成覆盖全校的藏汉双语智慧教学系统,实现VR民族手工艺模拟教学等创新应用,在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中处于技术前沿。

七、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 年均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超4000人次
  • 建立非遗传承基地3个,涵盖羌绣、唐卡等技艺
  • 承担民族地区教师轮训任务,年培训量占全州65%
  • 开发藏汉双语校本教材42套,辐射川滇藏交界区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面对高海拔地区人才引进难双语师资培养周期长等挑战,学校通过“校企双师驻校计划”和“民族地区定向奖学金”制度加以缓解。未来拟建设高原职业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教学资源跨区域共享,提升民族职教现代化水平。

经过八十余年发展,威州师范学校已形成“立足藏区、双语赋能、产教融合”的特色办学模式。其经验表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需兼顾文化传承与技术革新,在维护民族性基础上推进现代化转型。随着《大小凉山振兴规划》实施,学校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有望成为民族地区职教改革的标杆性机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16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