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巴中高级师范学校(巴中高师)

巴中高级师范学校是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学府,其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历经多次更名与改制,现已成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职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该校始终以“培养基层教育人才”为核心使命,形成了“立足巴中、辐射川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开设18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语文教育等师范类专业占比超过60%,彰显其师范教育底色。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与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硬件设施方面,占地240亩的校园内配备省级标准化实训基地,并与多所高校建立“3+2”贯通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升学与就业双通道。总体来看,巴中高级师范学校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兼具传统优势与创新活力,但其师资结构老化、专业转型压力等问题仍需持续突破。

巴	中高级师范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巴中高级师范学校前身为1906年创办的“巴州官立师范学堂”,1954年定名为“四川省巴中师范学校”,2007年转型为职业中学并更名为现名。百年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以师范教育为根基,2018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当前办学定位聚焦“职业教育+师范特色”,目标建设“川陕结合部职教高地”。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办学性质转变
1906-1954年师范教育初创期中等师范专科学校
2007年改制为职业中学综合型中职学校
2015年入选国家中职示范校国家级重点职校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23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对比川内同类院校,其师生比(1:21)优于全省中职均值(1:25),但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28%)低于绵阳、成都等地职校。

指标巴中高级师范学校川内中职平均水平差距值
师生比1:211:25+4
硕士学历教师占比28%35%-7%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31%+9%

三、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

学校共设18个专业,形成“师范教育+现代服务+智能制造”三大专业群。其中,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为省级重点专业,近五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对比广元、达州等地职校,其师范类专业保留率居区域首位。

专业类别巴中高级师范学校广元职高达州技师学院
师范类专业数8个3个2个
工科类专业数5个7个9个
省级重点专业数2个1个3个

四、学生规模与就业质量

截至2023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5231人,年均毕业1200人,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毕业生主要流向巴中市及成渝地区,从事教育、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对比发现,其本地就业率(68%)显著高于川内城市职校平均水平(45%)。

指标巴中高级师范学校川内城市职校均值
年均毕业生数1200人1500人
本地就业率68%45%
对口就业率76%62%

五、校园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拥有省内领先的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含模拟幼儿园、感统训练室等)。信息化方面,数字校园覆盖率达85%,但对比成都、绵阳等地职校,其生均教学设备值(8500元)仍存在20%差距。

六、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承担“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计划”教育帮扶项目,近五年培训乡村教师1200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年均3000人次。其“订单式”培养覆盖巴中市70%乡镇中心校,被省教育厅列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七、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师资队伍硕士化率偏低,二是工科专业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三是县域职校招生半径受限。发展机遇方面,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其与重庆职教集团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巴中市“文旅康养产业”布局为其旅游服务专业提供新增长点。

八、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巴中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学校计划到2025年实现“双师型”教师占比70%,新增老年护理、智慧农业等4个专业,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专业点。同时推进“学历证书+X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深化与西华师范大学的“3+4”本科贯通培养项目。

巴中高级师范学校在坚守师范教育传统的同时,正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产教融合探索转型路径。其“扎根县域、服务基层”的定位与川陕革命老区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但需在师资升级、产教协同机制等方面加速突破,以应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36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