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阆中大匠技校(阆中工匠职校)

阆中大匠技校(阆中工匠职校)

阆中大匠技校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产业资源与文化底蕴,形成了“传统技艺传承+现代技术应用”的双重办学特色。学校以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及文旅服务专业人才为核心方向,构建了涵盖古建筑修复、数控加工、旅游管理等12个特色专业的教学体系。通过“校企双元制”教学模式,与20余家本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非遗相关岗位占比达35%。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川东北首个古建筑构件数字化实训中心及智能机械制造虚拟仿真实验室,实训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师资团队中,省级非遗传承人占比15%,高级技师比例达40%,形成“大师工作室+技能导师团”的特色培养机制。

阆	中大匠技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设立的阆中市技工培训班,2012年经四川省人社厅批准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确立“文化传承+技术革新”双轮驱动战略,重点服务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计划。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政策支持
1985-2000技工培训试点原劳动部技工学校补助计划
2001-2012省级重点技校建设四川省职教攻坚计划
2013-至今非遗技艺纳入课程文旅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二、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非遗技艺+智能制造+文旅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古建筑修缮技术专业开创性引入三维测绘与材料检测课程,数控加工专业增设蜀锦纹样数字化设计模块。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资格
古建筑修复木作榫卯技法、彩绘修复技术文物保护工程资格
智能加工多轴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CAD机械设计工程师
文旅服务景区运营实务、非遗展演策划导游资格(中级)

三、师资队伍结构特征

采用“三元融合”师资培养模式,聘请7位省级非遗传承人担任特聘教授,引进企业技术总监12人,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文化传承”立体化教学团队。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
非遗技艺导师918%
企业兼职导师1530%
专职教师2652%

四、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投资2300万元建成三大实训中心:古建筑构件数字化建模中心配备三维激光扫描仪12台;智能制造实训车间引入柔性生产线3条;文旅虚拟仿真室配置VR导游训练系统。

五、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与保宁醋有限公司共建传统酿造实训工坊,与四川建院联合开发古建BIM课程包,形成“订单培养+项目实战+师徒传承”多元培养模式。近三年完成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7项,产生经济效益逾千万元。

六、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建立“三阶递进”评价体系:基础技能合格率98.7%,核心工艺掌握率89.4%,创新项目完成率76.3%。毕业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3人次,自主创业率达15%。

七、文化传承创新实践

开设阆中皮影数字化设计、张飞牛肉传统工艺等非遗课程,开发《川北民居营造技艺》校本教材,组织师生参与古城修复工程12项,其中张桓侯祠屋面修缮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传统技艺生源萎缩(年均下降8%)、高端设备维护成本高(年均增长15%)等挑战。计划筹建“巴蜀工匠学院”区域联盟,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探索“非遗+AI”课程开发新路径。

通过系统性改革,阆中大匠技校正逐步实现从技能培训机构向文化传承创新平台的转型升级,其“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化”经验已被纳入四川省职教改革典型案例库。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校有望成为西部非遗技艺传承与现代产业对接的重要枢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