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剧专校区(江安职校剧专校区)

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剧专校区(江安职校剧专校区)

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剧专校区是川南地区颇具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基地,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设立的戏剧专科班。作为四川省首批“戏曲进校园”试点单位,该校以戏剧影视表演为核心专业,构建了“学历教育+非遗传承+文艺创演”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校区占地8.6万平方米,拥有戏剧排练厅、数字化影视棚等专业实训场所,与四川演艺集团、重庆话剧团等23家院团建立深度合作。近年来,通过“校团联动”模式培养出国家二级演员4人,学生作品《川剧折子戏集萃》获省级文艺奖项5项,形成“教学-实践-展演”闭环生态。

江	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剧专校区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剧专校区前身为川剧艺术培训班,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中专艺术分校。依托江安县“中国戏剧摇篮”的文化基因,确立“传承巴蜀戏曲,培育演艺新锐”的办学宗旨。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85-2005川剧科班建制培养专业演员127人
2006-2011增设影视表演专业建成数字化实训中心
2012至今纳入职教体系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现开设戏剧影视表演、舞台美术设计、非遗戏曲传承等6个专业,构建“基础技能+剧目排练+文化素养”课程模块。核心课程包含川剧唱腔、影视化妆、剧本创作等实操类课程占比达65%。

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合作院团
戏剧影视表演川剧身段、台词艺术、镜头表演四川省川剧院
舞台美术设计舞美制图、灯光编程、道具制作中国演艺设备协会
非遗戏曲传承脸谱绘制、水袖功、变脸技巧重庆川剧研究院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1%,双师型教师达46%。聘请国家一级演员李艳秋、舞美设计师张国华等业界专家担任兼职导师,形成“理论导师+实践导师”联合培养机制。

师资类型人数代表性成果
正高级职称18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3人
企业兼职导师25人参与央视戏曲晚会录制
青年骨干教师15人指导学生获技能大赛金奖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校区建有戏剧排练厅8间、影视摄影棚2座,配备智能舞台控制系统、4K影视编辑工作站等先进设备。与自贡灯彩集团共建非遗实训工坊,实现传统技艺现代化转化。

实训类别设备价值合作项目
戏剧排练860万元川剧《白蛇传》复排
影视制作520万元微电影《戏梦人生》摄制
非遗工坊380万元灯彩扎制技艺传承

五、人才培养与升学就业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升学率达67%。与中央戏剧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建立“3+2”贯通培养机制,累计输送本科生43人。就业方向覆盖专业院团、文旅机构、影视公司等领域。

毕业去向2023届比例典型单位
专升本68%四川音乐学院
院团入职22%成都演艺集团
自主创业8%影视工作室创办

六、校园文化与品牌活动

每年举办“剧专杯”戏曲大赛、“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等特色活动,创排《草鞋县令》《长江谣》等原创剧目。学生社团“梨园社”获评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团。

  • 品牌活动:川剧基本功大赛(参与率100%)
  • 文化工程:戏曲名家工作室(入驻大师6位)
  • 创新项目:沉浸式戏曲研学营(接待游客3000+人次/年)

七、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承担“戏曲进校园”省级培训项目,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560人次。开发的《川剧身韵操》获国家版权局登记,被30余所中小学采用。

服务类型年度数据社会效益
公益演出126场/年惠及群众8.7万人次
技艺培训42期/年覆盖基层演员2300人
教材研发出版3套推广至云贵川渝地区

八、发展挑战与提升路径

当前面临行业需求变化快、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问题。计划通过建设虚拟制片实验室、深化国际交流(如与新加坡戏曲学院合作)等方式突破发展瓶颈。

  • 硬件升级:争取专项债资金2000万元
  • 课程革新:开发戏曲数字媒体课程群
  • 产教融合:筹建巴蜀戏曲产业研究院

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剧专校区通过三十余年探索,已形成“技艺传承精准、产教融合深入、文化辐射显著”的办学特色。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既守住戏曲教育的传统根基,又开辟艺术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为非遗活态传承与文化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