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泸州医学院卫校纳溪校区(泸州医卫校纳溪)

泸州医学院卫校纳溪校区(泸州医卫校纳溪)

泸州医学院卫校纳溪校区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医学类中等职业教育基地,其发展历程与区域医疗教育资源布局紧密相关。校区依托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自建校以来始终以培养基层医疗护理人才为核心目标,形成了“理论+实践+临床”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校区地处川南经济重镇纳溪区,既享有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又面临地方产业转型对医疗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通过梳理其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及社会服务功能,可发现该校区在区域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同时也面临招生规模扩张与教学质量平衡、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现实挑战。

泸	州医学院卫校纳溪校区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泸州医学院卫生学校纳溪校区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川南医士学校,2004年随泸州医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改制为中专校区。现有在校学生规模约3200人,年均毕业生800人,主要面向川南地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护理、药剂等专业人才。

校区核心定位可概括为:

  • 构建“中职-高职”贯通培养体系
  • 强化基层医疗岗位技能训练
  • 服务区域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年份重大事件在校生规模
1950-1978初创期,以培养基础医疗人员为主300-500人
1979-2003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体系800-1200人
2004-2015依托本科院校资源扩建校区1500-2000人
2016-至今实施“3+2”中高职衔接培养2500-3200人

二、地理区位与交通条件

校区位于泸州市纳溪区云溪西路,地处长江与护国岩景区之间的过渡带,周边3公里范围内覆盖二级甲等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交通网络方面,距泸州高铁站18公里(车程35分钟),纳溪客运站开通直达成都、重庆等核心城市的专线班车,校门口设有12条公交线路站点。

交通方式接驳能力通勤时间(至主城区)
公交系统覆盖主城6大片区40-60分钟
轨道交通规划中(2025年通车)-
公路客运日均发车60班次15-25分钟

三、教学资源配置

校区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拥有省内首个模拟ICU实训中心、智能化药学实训室等特色教学空间。实验设备总值达4200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3万元,高于四川省中职学校平均水平。

资源类型数量使用率
实训室42间(含虚拟仿真6间)92%
纸质图书18万册78%
电子资源32TB(含医学影像数据库)85%

四、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现开设护理、药剂、中医康复保健等7个中职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1.5+1.5”分段模式,前1.5年完成公共基础课,后1.5年进入专业方向分流。特色课程包括《川南常见疾病防治》《基层卫生应急管理》等区域定制课程。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对口升学率
护理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82%
药剂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品营销实务76%
中医康复针灸推拿技术、中医内科学、康复评定技术65%

五、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任教师12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7%,副高以上职称占32%。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聘请三甲医院专家担任实践课程导师。近三年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开发校本教材9部。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分布
正高8%、副高32%、中级45%、初级15%硕士及以上41%、本科57%、专科2%30岁以下22%、31-45岁58%、46岁以上20%

六、学生发展路径

毕业生呈现“双向流动”特征:63%通过单招考试升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28%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工作,9%选择自主创业。建立“校-院”协同育人机制,与泸州市人民医院等12家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实习满意度达91%。

毕业去向比例典型单位
高职升学63%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等
基层就业28%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药企业7%百康药业/泸州医疗器械公司
自主创业2%私人诊所/月子中心

七、校园基础设施

投资1.2亿元建成的实训大楼配备数字化解剖实验室、VR急救模拟系统等先进设施。学生公寓实现空调、热水全覆盖,图书馆周开放时间达98小时。智慧校园系统接入泸州市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云端共享。

设施类型数量/面积服务能力
实训大楼2.1万㎡/4层同时容纳600人实训
学生公寓6栋/4.8万㎡提供3200个床位
体育场馆标准田径场+室内球馆满足日常教学与赛事需求

八、社会服务效能

近三年开展基层医疗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200人次,承接泸州市卫健委委托的乡村医生技能提升项目。疫情期间校区改造为临时应急培训基地,累计培训核酸采样员860人。与酒城社区共建健康服务站,年均服务居民超万人次。

服务项目年度数据社会效益
继续教育培训430人次/年提升基层医护水平
应急培训860人次(2022年)强化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社区服务年均1.2万诊疗人次缓解基层医疗资源紧张

泸州医学院卫校纳溪校区通过六十余载的办学积累,已形成鲜明的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特色。其“校-院-企”协同育人模式有效对接了川南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但在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深度等方面仍需持续突破。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智慧医疗实训场景建设,以应对基层医疗机构对复合型卫生人才的需求升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