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通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唐郎(通江职高唐郎)

通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唐郎(通江职高唐郎)

通江县职业高级中学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发展轨迹与教育实践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唐郎作为该校核心成员之一,其角色定位与贡献深度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与教育成效。从教学创新到社会服务,从技能传承到产教融合,唐郎的实践路径折射出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典型特征。本文通过多维度剖析其教育理念、教学成果及社会价值,结合区域经济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揭示个体实践与系统性变革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	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唐郎

一、教育背景与角色定位

通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始建于1985年,是四川省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宗旨,开设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12个专业。唐郎自2010年入职以来,历任机电工程专业教师、实训中心主任、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等职,其职业发展与学校转型升级高度同步。

时间阶段职务变迁核心职责
2010-2015年专业课教师课程体系优化、技能竞赛指导
2016-2018年实训中心主任设备升级、实训标准制定
2019年至今校企合作办主任产教融合项目、企业定制培养

二、教学创新与实践成果

唐郎主导构建的“三级递进式”课程体系(基础技能→专项技术→综合应用)显著提升教学实效。其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装备维护虚拟仿真系统》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3项。

年份获奖项目奖项等级
2021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省级一等奖
2022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省级二等奖
2023智能制造单元集成省级三等奖

三、产教融合模式突破

唐郎推动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实现校企资源深度整合。与巴中市经开区5家企业共建的“厂中校”累计输送实习生486人,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70%。其设计的“岗位能力矩阵图”被纳入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合作企业合作形式年均受益学生数
四川九鼎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设备捐赠+订单培养85人
通江县电子产业园工学交替+技师驻校120人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顶岗实习+定向就业68人

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唐郎牵头组建的“秦巴山区职业技能培训联盟”覆盖川陕渝15个区县,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余人次。主导开发的《丘陵地区农机操作规范》成为行业参考标准,带动学校社会培训收入年均增长42%。

培训类型年培训量就业转化率
农业机械操作1800人89%
电商运营950人76%
康养护理280人92%

五、教育技术应用实践

唐郎团队研发的“职业技能数字化评价系统”实现学习过程数据采集与能力画像生成,在2022年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展会中被列为示范案例。其主持的省级课题《VR技术在精密加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形成可推广的教学资源包。

六、区域教育生态影响

通过建立“校-镇-村”三级技能服务网络,唐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乡镇延伸。其主导的“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骨干教师27人,带动区域内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达标率从68%提升至89%。

辐射区域帮扶内容成效指标
永安片区课程资源共享专业认证通过率提升35%
诺水河片区师资轮岗培训双师型教师增加18人
麻石片区实训基地共建设备利用率提高52%

七、可持续发展挑战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仍面临三大瓶颈: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年均超800万元,二是县域产业升级与专业结构调整存在时滞,三是“工匠精神”培育与短视频时代价值观的冲突。唐郎提出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已在部分试点项目中显现成效。

八、未来发展战略

基于“十四五”规划,唐郎正推动三项战略转型:构建“专业群+产业学院”矩阵式布局,开发适配乡村振兴的“技能图谱”课程体系,建设西部职教改革示范区的数字资源平台。其倡导的“技能扶贫2.0”模式已纳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计划。

通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在唐郎等教育实践者的推动下,已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其经验表明,县域职业教育的突破需要兼具本土情怀与前沿视野的改革者,通过制度创新激活产教要素,在服务区域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跃升。这种“扎根与超越”的平衡术,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