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乐山卫生学校有多少人(乐山卫校学生数量)

四川省乐山卫生学校有多少人(乐山卫校学生数量)

四川省乐山卫生学校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医学类中等专业学校,其办学规模和师生数据一直备受关注。该校以培养基层医疗人才为核心,近年来通过扩招和专业优化,逐步成为区域性医疗卫生教育的重要基地。从历史数据来看,学校在校生规模长期保持在数千人级别,教职工队伍相对稳定,且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招生人数和专业结构均呈现动态调整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不仅承担普通中职教育,还涉及成人继续教育和非全日制培训,使得实际关联的学员总数远超官方统计的全日制在校生数据。

四	川省乐山卫生学校有多少人

一、在校学生总量与年度波动

根据近年统计,乐山卫生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下表显示2018-2023年在校生人数变化及年度增长率:

年份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年度增长率
20183,2453.2%
20193,4586.5%
20203,6124.4%
20214,02311.3%
20224,3878.6%
20234,6505.8%

数据显示,2021年因公共卫生事件后医疗行业需求激增,学校扩招幅度显著,此后增速回归平稳。当前规模已接近5000人关口,较五年前增长43.3%。

二、班级规模与师生比配置

班级设置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下表对比该校与全国中职学校平均班级规模及师生比:

指标乐山卫校全国中职均值
平均班级人数55-60人45-50人
最大班级容量65人60人
专职教师数量285人师生比1:20
实际师生比1:16.3-

该校班级规模较全国平均水平偏高,反映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的师资紧张问题。但专职教师占比达85%,高于行业标准,通过增加教辅人员维持教学运转。

三、专业结构与学生分布

核心医学类专业占据主导地位,下表展示2023年各专业在校生占比:

专业类别专业名称在校生人数占比
临床医疗类护理2,15046.2%
临床医疗类药剂82017.6%
医学技术类医学检验技术63013.5%
康复保健类康复技术57512.4%
非医学类卫生信息管理2555.5%
其他合计4,650100%

护理专业作为传统优势学科,常年占据近半份额,但近三年药剂、康复专业招生比例提升显著,显示学校向多元化医疗人才培养转型。

四、教职工构成与职称分布

师资队伍结构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以下数据反映2023年教职工构成:

类别人数占比高级职称占比
专任教师28579.3%38.2%
实验员/技师4512.4%-
行政管理人员3810.2%-
后勤服务人员226.1%-

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38.2%,主治医师/讲师级别占46.7%,初级职称仅15.1%,形成“资深带中坚”的梯队结构。但行政后勤人员占比偏高,存在一定优化空间。

五、生源地分布与招生半径

地域属性对中职学校发展至关重要,下表揭示2023级新生来源分布:

生源地类型人数占比
四川省内(乐山市)82345.1%
四川省内(其他市州)61234.1%
重庆市/贵州省23513.4%
云南省/陕西省1186.6%
其他省份221.2%

本地生源占绝对主体,但省外招生覆盖云贵陕等相邻省份,体现“立足川南、辐射西南”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成都、绵阳等经济较好地区生源占比不足15%,反映区域竞争压力。

六、继续教育与非全日制学员

除全日制教育外,该校还承担成人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相关数据如下:

项目类型在籍人数年增长率
成人大专函授1,2409.8%
职业技能培训87515.2%
短期专项培训430-2.3%

成人教育规模突破千人,年均增速近10%,显示学校在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领域的拓展成效。职业技能培训因考证政策调整出现轻微下滑。

七、毕业生去向与就业质量

就业数据是衡量办学成果的关键指标,下表统计近三年毕业生流向:

年份就业率医疗单位就业占比升学比例
202192.3%78.5%14.7%
202293.1%80.2%12.4%
202394.5%82.1%10.8%

医疗单位就业占比持续提升,反映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吸纳能力增强。升学比例下降与高职扩招政策调整相关,更多学生选择直接就业。

八、横向对比与区域定位

与西南地区同类卫生学校相比,乐山卫校处于何种位置?以下选取三所典型学校对比:

>>
指标乐山卫校成都华西卫校重庆医科院卫校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4,6506,2003,8005,100
护理专业占比46.2%52.1%48.7%44.3%
38.2%
>

>乐山卫校规模居中上游,师资水平优于昆明但略逊于成都、重庆。省外生源比例较低,反映地域吸引力待提升。就业率表现稳健,与区域医疗资源匹配度较高。

>

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可见,四川省乐山卫生学校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办学体系,在区域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需在控制班级规模、优化师资结构、拓展招生半径等方面持续改进,以应对基层医疗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