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阿坝师范学院马尔康(阿坝师院马尔康校区)

阿坝师范学院马尔康(阿坝师院马尔康校区)

阿坝师范学院马尔康校区是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川西北高原的马尔康市,承担着服务藏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使命。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地处高原地区的师范类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文化传承需求,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优势、藏汉双语教学为特色的学科体系。校区依托阿坝州独特的地理与文化资源,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推动藏区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限于高原自然环境与区域经济条件,其在师资引进、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阿	坝师范学院马尔康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

马尔康校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2600米,属典型高山峡谷地貌。该地区年均气温8.5℃,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短促凉爽,空气含氧量较平原地区低20%-30%。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例如供暖系统需覆盖全年低温时段,建筑抗震标准需达8级以上。

指标马尔康校区成都平原高校西藏农牧学院
海拔(米)2600500-7003000
年均温(℃)8.516-188.2
含氧量(%)约18.520.918.2

二、学科专业布局

校区现有12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方向)被列为省级一流专业。专业设置突出"师范性+民族性"双重特征,构建了以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为核心,藏羌文化研究、高原生态保护为拓展的"一体两翼"学科架构。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特色方向
师范教育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藏汉双语教学能力培养
民族文化类舞蹈学(民族舞)羌藏民间舞蹈传承
高原生态类生物技术高寒植被保护研究

三、师资队伍建设

截至2023年,校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8%,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7%,明显低于全国民族院校平均水平。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理工科教师每年赴高原牧场、林场实践不少于1个月,文科教师参与非遗田野调查累计超3个月。

指标马尔康校区全国民族院校均值
高级职称比例38%46%
博士占比17%28%
双师型教师62%51%

四、学生结构与就业特征

在校生中藏族学生占63%,农牧民家庭子女比例达78%,享受国家助学政策覆盖率连续五年超过95%。毕业生就业呈现"三高三集中"特点:高原地区就业率72%、基层教育单位就业率65%、公招考试通过率高于全省均值15个百分点。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其中"藏羌彝走廊文化数字化保护"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建成四川省首个高原牧区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研发的"藏汉智能翻译教学系统"在30所民族中小学推广应用。

六、文化传承创新

建立嘉绒文化传承基地,开设《藏族传统绘画》《羌绣工艺》等8门非遗课程。每年举办"雪山诗会""藏历新年学术周"等品牌活动,出版《高原教育研究》集刊,系统整理格萨尔史诗教育价值。

七、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投资2.3亿元建成智慧校园系统,实现藏汉双语教学资源库全覆盖。建有高原医学实验室、牦牛胚胎工程实验室等特色科研平台,图书馆藏有珍稀藏文典籍127函,其中《丹珠尔》手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机遇

当前面临高层次人才引育难、科研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瓶颈。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校区正着力打造"高原教育人才培养高地"和"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智库",申报中的川藏铁路教育服务联盟有望开辟新发展空间。

经过多年建设,阿坝师范学院马尔康校区已形成扎根高原、服务民族的独特办学模式。未来需在提升师资水平、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技赋能等方面持续突破,方能更好履行服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