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职业技术学院23级3班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班级,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与职业教育特色,形成了"产教融合+技能导向"的育人模式。班级现有学生42人,涵盖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幼儿教育三大专业方向,其中男生占比57%,女生占比43%。通过"理论+实训+项目化教学"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班级累计获得省级技能竞赛奖项3项,企业定向培养签约率达81%。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95%,覆盖电工、电商运营、保育员等12个岗位资格,形成"多技能、强实践"的班级特质。

一、班级基础画像
指标 | 数值 | 校级对比 |
---|
班级人数 | 42人 | 全校平均38人 |
专业跨度 | 3个专业方向 | 全校平均2.1个 |
企业定制班比例 | 62% | 全校平均45% |
技师资格占比 | 17% | 全校平均9% |
二、学业发展特征
维度 | 23级3班 | 普通班级均值 |
---|
核心课程均分 | 83.6 | 78.2 |
实训项目完成率 | 98% | 89% |
双证获取率 | 95% | 76% |
技能竞赛参与率 | 81% | 53% |
- 专业课程采用"1+X"证书制度,学生需完成主修专业+拓展模块学习
- 建立"导师制"跟踪机制,针对后进生实施个性化辅导方案
- 推行"车间课堂"教学模式,每周2天在合作企业实训基地授课
三、职业发展路径
就业方向 | 人数 | 典型企业 |
---|
制造业技术岗 | 18人 | 江淮汽车、富士康 |
电商运营岗 | 12人 | 京东西南仓、抖音川渝基地 |
幼教机构 | 8人 | 遂宁机关幼儿园、嘉禾博雅幼儿园 |
专升本升学 | 4人 | 西华师大、四川文理学院 |
班级构建"三级递进"就业体系:大一认知实习→大二跟岗实训→大三顶岗实习。与12家企业建立"订单班"合作,其中智能制造方向学生获"江淮工匠培育计划"专项资助,电子商务组参与"直播电商实战项目"创收超50万元。
四、师资配置优势
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企业兼职导师 | 5人 | 33% |
双师型教师 | 7人 | 47% |
高级职称教师 | 3人 | 20% |
创新"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理论教学与职业规划,企业导师主导技能实训与项目指导。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学期安排2周企业浸入式培训,2023年开发《智能产线调试》《短视频营销》等4门岗课融通课程。
五、学生管理特色
- 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对出勤、作业、实训进行动态监测
- 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放晚间2小时设备使用权限
- 推行"成长银行"制度,将竞赛获奖、专利发明折算学分
- 建立"校友导师库",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担任职业发展顾问
管理制度 | 实施效果 |
---|
学分银行 | 人均多修8.7学分 |
企业轮岗制 | 岗位适应周期缩短40% |
双创孵化基金 | 产生3个在校生创业项目 |
六、课程体系创新
课程类型 | 占比 | 特色说明 |
---|
岗课融通课程 | 45% | 由企业工程师联合开发 |
虚拟仿真课程 | 28% | 配套VR实训设备 |
跨专业融合课 | 27% | 如"电商+设计"复合课程 |
构建"三层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基础层(专业通识课)→提升层(专项技能课)→卓越层(创新拓展课)。引入"课程包"选修机制,学生可跨专业选择"工业机器人编程""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特色模块。
七、质量保障体系
- 建立"5率"监控指标:到课率、作业达标率、实训合格率、竞赛参与率、取证通过率
- 实施"三查两评"制度:日常巡查、周抽查、月普查+学生评教、企业评教
- 搭建教学质量分析平台,实时采集课堂表现、实训数据、企业反馈
- 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产教融合联席会议
质量指标 | 23级3班 | 全校基准 |
---|
企业满意度 | 93.5% | 85.2% |
核心技能达标率 | 88.6% | 79.4% |
家长投诉率 | 0.7% | 3.2% |
八、可持续发展规划
班级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短期聚焦技能强化,中期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长期打造品牌效应。计划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工坊""电商直播人才孵化中心"等教学载体,与遂宁经开区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探索"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多元评价体系,预计三年内实现:
- 高级工证书获取率提升至35%
- 学生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0%
- 本地龙头企业就业占比突破60%
- 创建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通过系统化改革实践,遂宁职业技术学院23级3班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职教育人范式。其经验表明,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导向、构建多元评价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教学资源开发、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为区域产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