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华蓥农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华蓥农广职培学校)

华蓥农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华蓥农广职培学校)

华蓥农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一所扎根于川东山区、聚焦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的综合性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全国农广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构建了覆盖种植、养殖、农机操作、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多元化培训体系。学校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资源,结合线下实训基地,形成了“理论+实践+跟踪服务”的特色办学模式。近年来,通过承接政府补贴性培训项目、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超3万人次,其中80%以上学员实现本地就业或创业,成为推动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华	蓥农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在办学定位上,该校精准对接华蓥市“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开设柑橘栽培、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贴合地域需求的专业课;师资队伍由35%的高级职称教师和40%的企业技术骨干组成,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硬件设施方面,建有2000平方米实训中心和5个校外合作基地,配备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然而,受限于山区经济基础薄弱、生源结构老化等问题,学校在高端课程开发、数字化教学转型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一、办学背景与政策支持

华蓥农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成立源于国家“三农”工作重心转移背景下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四川省随后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该校作为市级示范校获得专项财政拨款支持。

年份省级财政拨款(万元)市级配套资金(万元)社会捐赠(万元)
2018120805
20191501008
202018012012
202120015015
202222018020

数据显示,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增强,社会捐赠占比从2.3%提升至5.7%,反映校企合作逐步深化。但资金总额仍低于川内同类机构平均水平,制约了虚拟仿真教室等智慧化教学设施建设。


二、课程体系与专业设置

学校构建了“基础+核心+拓展”三级课程框架,其中实用技能课程占比达65%。2023年招生专业中,现代农业技术、农村电商、农机维修三大专业占比超过80%,与区域产业需求高度匹配。

专业类别理论课时实践课时考证通过率
现代农业技术12024092%
农村电商运营10020088%
农机操作与维修8016085%
乡村旅游服务9018083%

对比广安市其他培训机构,该校实践课时普遍高出30%-50%,但新兴领域如智慧农业、农产品营销课程开发滞后。建议增加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数字化课程模块,提升专业竞争力。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

现有专职教师42人中,副高以上职称占28.6%,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4.3%。通过“校企双聘”模式引入行业专家26人,形成“固定岗+弹性岗”复合结构。

教师类型人数平均教龄企业实践经历(月/年)
专职教师428.5年4.2个月
兼职教师2612年6.8个月
特聘专家815年全年参与

尽管师资规模满足教学需求,但专职教师企业实践时长仅为兼职教师的62%,导致部分课程与生产实际脱节。需建立教师轮岗实训制度,强化产教融合深度。


四、培训成果与社会效应

近五年累计培训23,450人次,带动就业18,960人,其中返乡创业占比37.5%。学员年均收入增长从2018年的1.2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2.8万元,增幅达133%。

年份培训人数就业率创业率人均增收(元)
20183,25081%22%4,500
20193,80084%25%5,200
20204,12086%28%6,100
20214,56089%32%7,300
20224,98091%35%8,500

数据表明培训成效显著,但创业率增速放缓,反映县域经济承载力不足。需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创业风险。


五、硬件设施与教学环境

学校占地15亩,拥有标准化教室24间、实训工位360个,配备价值800万元的农机具、检测仪器等教学设备。2021年建成“现代农业虚拟仿真中心”,实现AR/VR技术辅助教学。

设施类型数量覆盖率(%)更新周期(年)
多媒体教室1875%3-4年
实训基地5处100%5-6年
虚拟仿真设备3套25%专业2年
图书资源2.4万册100%专业4年

相较于全国农广校平均水平,该校实训设备更新速度较快,但虚拟仿真设备仅覆盖园艺、养殖等专业,需向农产品加工、物流管理等领域延伸。


六、学员结构与需求分析

当前学员以初中学历为主(68%),年龄集中在35-55岁(占72%),务农经验10年以上者达89%。调查显示,92%学员希望通过培训“提升现有技能”,仅8%追求“职业转型”。

  • 文化基础薄弱:小学及以下学历占比31%,影响新技术吸收效率
  • 学习目的单一:85%学员选择与现有产业相关的培训方向
  • 时间碎片化:67%学员无法全程参与全日制学习
  • 数字化转型需求:45%学员希望增加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等课程

建议推行“分段式”教学模式,开发微课资源库,并针对中青年群体设计“农业+互联网”复合型课程。


七、挑战与应对策略

学校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培训层次偏低,高级工及以上证书获取率仅12%;二是县域竞争加剧,民办培训机构分流35%潜在生源;三是经费使用限制,60%资金用于基础培训,特色项目投入不足。

挑战类型具体表现应对措施
层次提升瓶颈缺乏高端认证资质申报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生源竞争压力民办机构低价竞争强化政校企合作定向班
资金结构性矛盾专项经费使用僵化申请产业链延伸项目资金
数字化转型滞后线上资源利用率低建设农业技能慕课平台

通过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开展“技能大师进乡村”活动,可逐步破解师资与品牌双重短板。


八、未来发展规划

学校提出“十四五”期间“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建成川渝地区农业技能人才高地。具体目标包括:

  • 年培训量突破8000人次,高级工证书获取率提升至30%
  • 建成3个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基地
  • 开发10门乡村振兴定制课程,覆盖民宿经营、农产品品牌创建等新业态
  • 实现培训收入结构从单一政府购买向“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模式转变

通过与重庆农广校共建“成渝双城技能人才联盟”,可进一步整合资源,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华蓥农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凭借政策红利与地域优势,在基层农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要实现从“技能培训站”向“乡村振兴智库”的跨越,仍需在课程创新、师资升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未来需紧扣“农业现代化”与“共同富裕”两大主题,探索“培训+孵化+服务”一体化模式,为山区县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劲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