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新都校区是四川省内以工科为主、聚焦矿产资源开发与机电技术应用的综合性职业院校。校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依托行业背景和区位优势,形成了“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特色。校园占地约3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实训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多个校企联合实训基地。专业设置覆盖地质勘探、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等领域,与省内大型国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校区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硬件设施方面,建有智能化矿山模拟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特色场所,为区域产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新都校区位于成都市北部新都区,紧邻成绵高速和新都物流中心,距离成都地铁3号线军区总医院站约2公里,交通网络覆盖公路、铁路及航空多种方式。
交通类型 | 具体线路/站点 | 距离校区时间 |
---|---|---|
地铁 | 3号线军区总医院站 | 步行20分钟/公交10分钟 |
高速公路 | 成绵高速新都出口 | 车程5分钟 |
铁路 | 宝成铁路新都站 | 车程15分钟 |
二、教学资源与实训设施
校区建有省内领先的矿山机械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实训室及虚拟现实(VR)采矿模拟实验室,设备总值超1.2亿元,其中80%为近三年更新。
实训类别 | 核心设备 | 合作企业 |
---|---|---|
矿山开采实训 | 数字化钻探模拟系统、巷道支护实训平台 | 四川发展矿业集团 |
机电一体化 | 工业机器人操作站、PLC控制实训台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智能制造 | 3D打印车间、CNC加工中心 |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校区开设23个高职专业,其中矿物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5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融入“1+X”证书标准。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矿物加工技术 | 选矿工艺、矿石粉碎理论、矿山环保技术 | 选矿工程师证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 工业控制网络、电机拖动系统、变频技术 | 电工高级证 |
数控加工 | 数控机床编程、CAD/CAM应用、精密测量技术 | 数控车工中级证 |
四、师资队伍结构
校区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5%,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2人,另聘企业兼职教师37人。
教师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职称 | 28人 | 15% |
副高级职称 | 42人 | 23% |
中级职称 | 96人 | 51% |
企业兼职教师 | 37人 | - |
五、就业与校企合作
校区与攀钢集团、东方电气等4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近三年毕业生进入国企比例达72%,平均起薪高于省内同类院校。
指标 | 2022年 | 2023年 |
---|---|---|
毕业生总数 | 986人 | 1024人 |
国企就业占比 | 68% | 72% |
平均月薪 | 5200元 | 5600元 |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校区近年承担市厅级课题12项,企业横向课题23项,年均技术培训超5000人次,重点服务于矿山智能化改造领域。
- 代表性科研项目:低品位磷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2021年省级重点攻关)
- 技术成果转化:矿井通风智能监测系统已应用于川煤集团5个矿区
- 社会培训:与应急管理厅合作开展矿山安全资格培训
七、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构建“奖助贷勤”四位一体资助网络,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12项,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年均支持项目30余个。
资助类型 | 覆盖率 | 年度金额(万元) |
---|---|---|
国家助学金 | 28% | 320 |
企业奖学金 | 15% | 210 |
勤工助学岗位 | - | 80(人均月补贴300元) |
八、校园文化建设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开展技能文化节、科技创新月等活动,组建矿山救援、机器人战队等特色社团。
- 品牌活动:每年举办“矿韵杯”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学生达1500人次
- 文化传承:设立“矿山劳模创新工作室”展示行业发展历程
- 素质教育:推行“一书一技”计划(一本专业书+一项技能证书)
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新都校区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的双向融合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生态。其地理位置优势显著,教学资源配置紧贴行业需求,尤其在矿山机械、智能控制等领域形成区域竞争力。师资队伍的“双师”转型和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与矿业交叉学科的建设,同时扩大国际交流规模,以应对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