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泛美航空旅游职业学校(成都泛美航旅职校)

成都泛美航空旅游职业学校(成都泛美航旅职校)

成都泛美航空旅游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泛美航校”)是西南地区航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办学实体,其办学定位聚焦于航空服务、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学校依托泛美教育集团资源,构建了覆盖航空乘务、机场运营、空中安全等多个细分领域的专业体系,并与国内外航空公司、机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从硬件设施来看,校区配备波音737实体飞机实训舱、模拟客舱等航空专业实景教学场景,同时建有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旅游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跨领域教学空间。师资方面,学校采用“双师型”团队建设模式,既有民航从业背景的资深教师,也引入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教学。

成	都泛美航空旅游职业学校

在区域职业教育格局中,泛美航校以“航空+旅游”双核驱动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合作企业包括四川航空、成都空港大酒店等知名机构。然而,随着航空业竞争加剧及职业教育政策调整,学校在专业拓展广度、产教融合深度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泛美航校前身为2006年创立的航空培训中心,2012年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启动“航空+旅游”双主体专业群建设。学校锚定“国际化航空服务人才摇篮”目标,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的办学体系,现开设航空服务、民航运输、旅游管理等6个核心专业,其中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年份关键发展节点办学成果
2006-2012航空培训中心阶段累计培训航空从业人员超3000人次
2013-2017中职资质获取与专业扩张新增民航运输、航空安检专业
2018-至今产教融合深化期与华夏航空共建订单班,开发VR实训系统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核心专业+延伸方向”的树状专业架构,航空服务专业细分为空中乘务、地面服务、航空会展三个方向。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基础能力层(航空英语、形体训练)、专业核心层(客舱服务实务、民航法规)、拓展提升层(航空医疗急救、跨文化沟通)。旅游管理专业则突出“智慧旅游”特色,开设景区数字化运营、旅游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实训项目合作企业
航空服务客舱设备操作、应急处置流程模拟舱应急撤离演练四川航空、成都双流机场
民航运输航空物流管理、值机系统操作机场离港系统模拟实训中国货运航空、顺丰航空
旅游管理导游实务、研学旅行设计全域旅游线路规划竞赛携程旅游、峨眉山景区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百工程”师资计划,即百名企业导师进课堂、百名教师下企业。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45%,持有民航局认证资质的双师教师达68%。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航空服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A320动态撤离模拟舱等高端设施,电子教材覆盖率达90%,开发在线课程23门。

四、就业质量与校企合作

学校构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校内双选会、企业定制班、创业孵化平台实现就业分流。2022届毕业生进入民航系统占比62%,其中空乘岗位录用率28%,地勤岗位34%。与航空公司合作开展“飞行学员储备计划”,联合培养对象需通过雅思5.0及民航一类体检标准。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毕业生总数427513638
对口就业率83%87%90%
国企就职比例52%61%68%
平均起薪(元)480052005500

五、硬件设施与实训条件

校区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建有国内领先的航空实训综合体。重点设施包括:1:1还原的B737-800模拟客舱、配备CE-520飞行模拟器的航空实训中心、通过CCAR-147认证的飞机维修实训基地。旅游专业设有智慧酒店实训室、全景导游模拟舱等特色空间。

六、学费标准与奖助体系

航空类专业学费为19800元/年,旅游管理专业16800元/年,包含实训耗材、技能考证等费用。设立“翱翔奖学金”制度,特等奖覆盖学费全额,惠及前5%学生。农村户籍学生可享受国家助学金4000元/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额外获得企业助学金3000元/年。

七、校园文化与学生发展

学校推行“准军事化+人文关怀”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着装、标准化礼仪规范。成立“凤凰社”等航空主题社团,定期举办空乘技能大赛、模拟航班服务竞赛。建立“三证融通”制度,要求毕业生除学历证书外,必须取得民航客运员、红十字会急救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八、行业影响力与社会评价

在2023年GDI高职专科排行榜中,学校航空类专业位列西南地区第2位。作为中国航空学会会员单位,参与制定《民航地面服务人员职业技能标准》。然而,部分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与国际航司需求存在差距,且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有待加强。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成都泛美航空旅游职业学校凭借精准的产业定位、完善的实训体系和深度的产教融合,在航空职业教育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但其发展仍需在国际化师资引进、专业集群拓展、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持续突破。未来若能强化与民航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中高本”贯通培养路径,有望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行业贡献度。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