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崇州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代表,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崇州市农业、制造业和文旅产业优势,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形成“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师资队伍转型,在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率、技能竞赛等关键指标上表现突出。其“双师型”教师占比、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等数据均处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成为推动地方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成都市崇州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3年,前身为崇庆县农业技术中学,200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学校始终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对接产业需求”的办学宗旨,经历三次重大转型:从单一农业技能培训转向多元化专业布局,从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学历+证书”双轨制,从传统课堂教学转向“校中厂、厂中校”深度融合模式。目前,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形成“立足崇州、辐射成都、服务三农”的办学格局。
时间节点 | 发展阶段 | 关键转型 |
---|---|---|
1983-2000年 | 农业技术中学阶段 | 以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为主 |
2001-2010年 | 综合职教拓展期 | 增设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等专业 |
2011年至今 | 产教融合深化期 | 引入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7个重点专业,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技能”三级架构,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西南物流基地合作开发《仓储智能化管理》课程,现代农业专业与天府粮仓合作社共建《智慧农业物联网》实训项目。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保护、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 | 天府粮仓农业集团 |
智能制造技术 | 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3D打印技术 | 成都恒创智造有限公司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直播营销、物流管理 | 京东西南分公司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通过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技师进课堂”等计划,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指导+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工厂、电商直播基地等12个校内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京东、蜀道装备、中融安保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订单班”“冠名班”等培养模式。例如,与京东合作的“京东物流班”实行“1.5年在校学习+1.5年顶岗实习”交替培养,毕业生留用率达92%。2022年数据显示,学校校企合作企业数量达47家,开发企业定制课程28门,接收实习学生超1200人次。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 | 2022年数据 |
---|---|---|
订单培养 | 京东、蜀道装备等 | 覆盖15个班级,680名学生 |
实训基地共建 | 中融安保、崇州农科院 | 建成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
技术攻关合作 | 成都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 联合申报专利7项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73%,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升学方面,通过对口高职考试和单招渠道,年均升入高等院校学生占比28%。技能竞赛成绩显著,2021-2023年获省级以上奖项46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赛项二等奖2项。
六、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崇州市“天府粮仓”数字农业人才培育项目。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开发《乡村旅游规划》《农产品品牌建设》等培训课程。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为47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援,解决生产难题120余项。
七、硬件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占地230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建有标准化运动场、图书馆、学生公寓等设施。信息化方面,投入12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系统,包括教学诊断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室、在线课程资源库。其中,现代农业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可模拟作物生长周期管理,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设备远程操控教学。
八、挑战与发展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链与产业链匹配度需进一步提升、高水平教师引进难度加大等挑战。未来计划重点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深化“三教”改革,开发更多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二是加强“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提升教师技术研发能力;三是拓展国际交流,探索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的合作项目。
成都市崇州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持续创新办学模式,已形成“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人才培养融入产业链条”的职教生态。其以服务“三农”为底色、以产教融合为特色的实践路径,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学校有望在智慧农业、绿色制造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