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英才班(南充电职英才班)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英才班(南充电职英才班)

南充电子工业学校英才班作为该校重点打造的精英培养项目,自2018年设立以来,始终以“技术赋能+学术深化”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该班级通过定制化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配置及校企联动机制,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覆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更通过分层教学和动态考核机制,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数据显示,近三年英才班毕业生就业率达98.7%,其中进入华为、京东方等头部企业比例超60%,另有12%的学生通过专升本通道进入985院校深造。这种“技能+学历”双轨并行的培养路径,既契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又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需求,成为职业院校创新育人模式的典型样本。

南	充电子工业学校英才班

一、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英才班采用“平台+模块”三级课程架构,形成“公共基础-专业核心-跨界拓展”递进式课程链。基础课程占比30%,涵盖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学科;专业课程占比50%,聚焦PLC编程、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技术;拓展课程占比20%,包含人工智能基础、创业管理等跨学科内容。

课程类型核心课程教学形式考核方式
公共基础类工程数学、电子电路分析理论讲授+线上慕课笔试+过程性评价
专业技术类工业机器人编程、嵌入式系统开发理实一体化+企业项目实训实操考核+作品答辩
跨界拓展类智能硬件创新设计、技术经济学校企合作开发+行业专家讲座商业计划书+专利申报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团队

实行“1+1+N”导师制,每名学生配备1名学术导师、1名企业导师和N名项目指导教师。现有专任教师28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75%,其中3人拥有海外工作背景;兼职教师全部来自行业头部企业,平均从业年限12年。

师资类别人数最高学历企业经历
校内学术导师18硕士研究生及以上5人具备工程实践经历
企业技术导师10本科全员具备5年以上研发经验
特聘专家库35-涵盖华为、中兴等企业高管

三、学生选拔与流动机制

选拔采用“文化测试+技能评估+职业倾向测评”三维筛选模式,录取率控制在15%以内。实施动态进出机制,每学期根据绩点排名淘汰末位5%,同时从普通班吸纳优秀学生补充。2023级数据显示,入学时平均分高于普通班42分,但经过两轮筛选后,毕业时前30%学生获得国际认证证书比例达100%。

四、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构建“校中厂+订单班”实践体系,与京东方共建液晶模组产线实训基地,承接真实生产任务。推行“学期分段制”,每年安排2个月企业顶岗实习,近三届学生累计完成工艺改进方案17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300万元。

合作企业合作形式学生收益学校收益
京东方订单培养+设备捐赠定向就业保障获得价值500万生产线
长电科技联合研发+工学交替参与省级技改项目横向课题经费80万元
华为南充基地认证培训+顶岗实习获取HCIA认证建立西南区人才储备库

五、升学与就业质量

毕业生呈现“高就业率、高起薪、高升学率”特征。2023届就业报告显示,平均起薪6820元,较普通班高23%;专升本录取率37%,其中被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大录取占比65%。就业稳定性突出,一年内离职率仅8.7%,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六、硬件设施与教学资源

投入2300万元打造专属教学空间,建有工业4.0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实验室等特色场所。配备行业领先的示波器、3D打印机等设备,生均教学仪器价值达2.8万元,超出普通班级4倍。数字资源方面,开通IEEE等国际数据库权限,建成专业课程资源库12TB。

七、创新能力培养成效

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9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专利申请方面,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15项。2022年“智能仓储机器人”项目在“挑战杯”竞赛中斩获银奖,实现成果转化收入50万元。

八、社会影响与示范效应

作为四川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其“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带动区域内12所职业院校建立类似培养体系,形成“南充英才班”品牌效应。2023年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库,接待省内外考察团47批次。

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可见,南充电子工业学校英才班构建了完整的精英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其成功经验在于精准把握产业需求脉搏,将企业标准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动态选拔机制保持生源质量,依托高端实践平台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构建升学就业双通道,有效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但需注意的是,过度依赖特定企业可能影响专业拓展性,且高强度培养模式对学生心理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可在国际化认证体系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深化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