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乐至县职业高级中学是资阳市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标杆,其发展历程与办学特色深刻反映了区域经济与教育协同发展的典型路径。作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该校以“升学有基础、就业有优势”为办学宗旨,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体系,并与京东、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产教融合+订单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突破65%,成为川中地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
一、学校概况与历史沿革
四川省乐至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乐至县农业技术中学,2004年经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246人,开设12个专业方向。校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配备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现代农业仿真实验室等先进教学设施。
时间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85-2000 | 农业技术中学阶段 | 形成种植养殖特色专业体系 |
2001-2010 | 省级重点职中建设 | 新增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专业 |
2011-至今 | 产教融合深化期 | 建成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集群”的课程架构,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三大骨干专业。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智慧农业技术》等6门特色课程,采用“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农业生产周期同步。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农业物联网技术 | 农艺工(中级)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新能源汽车技术、故障诊断技术 | 汽车维修工(高级) |
计算机应用 | 大数据处理、网络安全管理 | 计算机操作员(四级) |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双聘+名师工作室”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2人,企业兼职教师36人。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近五年选派87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参加职业教育专项培训,专业教师技能考评合格率达100%。
年份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 |
---|---|---|
2018 | 62% | 18% |
2020 | 75% | 26% |
2023 | 89% | 34%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5+1.5”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即1.5年校内学习+1.5年企业顶岗实习。与京东物流共建“京东班”,采用“岗位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仓储管理、智能分拣等实际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
五、校企合作实践
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达1200万元。联合开发《动力电池检测与维护》等4门定制课程,建立“技师驻校+教师轮岗”制度,近三年累计输送技术人才427名,其中83%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
六、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2%,对口就业率81.5%,平均起薪4260元/月。升学方面,本科上线率连续五年保持在35%以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张某某同学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通过“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政策被重庆大学录取。
指标 | 2021 | 2022 | 2023 |
---|---|---|---|
毕业生人数 | 823 | 915 | 987 |
就业率 | 97.8% | 98.5% | 98.2% |
对口就业率 | 79.2% | 83.1% | 81.5% |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开发《农产品电商运营》《家庭农场管理》等短期培训课程。与县扶贫办合作实施“雨露计划”,帮助47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掌握职业技能,带动家庭年均增收2.4万元。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匹配度待提升、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较大等挑战。建议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争取产业基金支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加强与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的学分互认,拓展技能人才发展空间。
四川省乐至县职业高级中学通过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战略,已形成“专业建设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服务发展需求”的良性循环。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寻求突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