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成都工职校)

四川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成都工职校)

四川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是西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院校,其办学模式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作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该校以“产教融合、多元共育”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化教育体系。学校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超过92%,在四川省中职院校中位居前列。值得关注的是,学校与京东方、一汽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共建订单班,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的培养闭环,这种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难题。

四	川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一、办学定位与发展历程

学校肇始于1958年,历经三次重大转型,现已形成“一校多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主校区占地368亩,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设有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数字商贸等6大专业集群。通过“三步走”战略(基础夯实→特色创建→品牌输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单位,其“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案例被教育部纳入职业教育改革典型案例库。

发展阶段关键举措标志性成果
初创期(1958-1998)机械加工类专业奠基获省级重点职高认定
扩张期(1999-2015)合并6所中专校,建设新校区入选国家千所示范校
提质期(2016-至今)开展中德、中瑞合作项目获全国职教成果特等奖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了动态调整的专业预警机制,近五年撤销3个滞后专业,新增人工智能应用等5个前沿方向。核心课程采用“三阶递进”模式:1-2学期夯实理论基础,3-4学期开展项目化实训,5-6学期实施岗位轮训。目前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课程资源库覆盖率达100%。

专业大类骨干专业数实训室数量设备总值(万元)
装备制造6234860
电子信息5183280
交通运输4152150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双师素质提升工程”,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从2018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47%,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突破1.2万课时。实施“名师工作室”制度,累计培养省市级教学名师14人,其“工匠导师”团队获得全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称号。

类别人数占比年均培训时长
正高级教师4618.2%68小时
硕士以上学历12248.1%52小时
企业兼职教师8935.1%36小时

四、校企合作生态构建

学校创新“四联八共”产教融合机制(联合开发、联合培养、联动创新、联盟发展;共享资源、共定方案、共管过程、共评质量、共创价值、共担风险、共育文化、共拓市场)。与成都经开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年均为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500人。

  • 深度合作企业:京东方、中航工业、西门子等56家
  • 订单班规模:年均开设32个定向培养班
  • 技术服务中心:年承接企业技改项目87项

五、人才培养质量指标

近三年毕业生获取高级工证书比例达78%,“1+X”证书试点覆盖21个领域。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项目146个,获得省级以上双创赛事奖项43项。特别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斩获一等奖27项,其中2023年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实现四川省金牌零的突破。

年度毕业生总数
2021328598.3%91.5%
202298.7%
2023

六、国际化办学实践

学校牵头成立“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与德国SBA职业集团共建中德(成都)AHK认证中心,开发国际认证课程包12个。留学生规模年均增长35%,覆盖机械制造、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其中柬埔寨留学生占外籍学生总数的62%。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5000人次,为贫困地区定制“技能扶贫套餐”。技术服务中心年承接企业横向课题研究经费突破800万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系统研发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社区教育方面建成“工匠讲堂”品牌,年开展公益讲座120场次。

八、智慧校园建设成效

投入1.2亿元打造数字化校园,建成5G+工业互联网教学场景。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8套,其中精密加工VR实训平台入选教育部创新案例。构建“教学云脑”系统,实现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分析全覆盖,教师教学诊断改进效率提升40%。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发展,四川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已形成可复制的职业教育改革范式。其“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智能+”教育生态构建等实践经验,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随着数字技术赋能深化和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学校正朝着“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名校目标稳步迈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