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平武县职业高级中学是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扎根于秦巴山区腹地,肩负着推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双重使命。学校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紧密围绕平武县“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战略,开设农业技术、旅游服务、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培养,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为县域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尤其在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发挥显著作用。然而,受限于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学校在师资结构、专业深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探索山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绵阳平武县职业高级中学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平武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国家专项拨款重建,2012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定位为“立足平武、服务川北”,以培养适应山区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重点覆盖现代农业、旅游服务、机械加工等领域。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5-2000 | 农业技术中学阶段,开设种植、养殖专业 | 累计培养农村技术员2000余人 |
2008-2012 | 灾后重建,增设旅游服务专业 | 获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
2015-至今 | 推进“校企合作”订单班,引入智能制造课程 |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85%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7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现代农业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形成“农业+旅游+制造”的专业集群。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技能认证”模式,推行“双证制”(毕业证+职业资格证)。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认证 | 对口就业行业 |
---|---|---|---|
现代农业技术 | 农作物栽培、农业机械操作、农产品营销 | 农艺工(中级) | 农业合作社、生态农场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导游实务、酒店管理、羌族文化传承 | 导游资格证 | 景区管理、乡村旅游 |
机电技术应用 | 数控加工、电工电子技术、设备维护 | 电工证(中级) | 制造业、机械设备维修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2%,高级职称教师占35%。通过“校企互聘”机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并定期选派教师赴高校和企业进修。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经历(月/年) |
---|---|---|---|
专任教师 | 104 | 82.5% | 6-12 |
企业兼职教师 | 22 | 17.5% | - |
高级职称教师 | 44 | 35% | - |
四、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原则,近五年平均升学率(高职单招)达45%,就业率92%以上。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与本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同时拓展长三角、成渝地区就业渠道。
指标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
毕业生总数 | 320 | 350 | 380 | 420 | 450 |
直接就业人数 | 180 | 200 | 220 | 260 | 290 |
升学人数 | 140 | 150 | 160 | 160 | 160 |
对口就业率 | 78% | 82% | 85% | 88% | 90% |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平武县报恩寺景区、四川铁骑力士集团等2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5个,开展“冠名班”培养。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提供实习岗位,并设立奖学金。
合作模式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学生留任率 |
---|---|---|---|
订单培养 | 12家 | 旅游、机电、农业 | 85% |
顶岗实习 | 15家 | 全部专业 | 75% |
现代学徒制 | 8家 | 烹饪、汽修 | 92% |
六、实训基地与硬件设施
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室24间,其中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旅游服务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与京东物流、绵阳市农机局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2个。
实训类别 | 场地面积(㎡) | 设备价值(万元) | 年均使用人次 |
---|---|---|---|
现代农业实训中心 | 2000 | 800 | 1200 |
旅游服务实训楼 | 1500 | 500 | 900 |
机电实训车间 | 800 | 600 | 600 |
七、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
学校承担县域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年培训规模超3000人次,重点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羌绣非遗技艺等培训。2016-2020年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127人,并通过“技能扶贫”项目实现就业增收。
八、发展挑战与优化路径
当前制约因素包括:专业结构与县域产业匹配度待提升(如缺乏电商直播等新兴专业)、师资高层次短缺(硕士以上学历仅占12%)、信息化教学覆盖率不足(仅65%)。建议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优质资源,建设智慧校园,并深化“专业群+产业链”融合模式。
未来,绵阳平武县职业高级中学需在巩固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瞄准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秦巴山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平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