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东区(四川城职院眉山东区)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东区(四川城职院眉山东区)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东区是该校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办学空间的重要战略布局。作为四川省首批“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的核心校区之一,其以“智慧城市建设与现代服务业”为特色,占地约8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可容纳1.2万名学生。校区依托眉山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副中心”区位优势,构建了“校-园-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管理、数字经济等新兴专业群,并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硬件设施方面,校区配备全流程智能化教学系统,包括物联网实训中心、BIM建筑信息模型实验室等;生活配套上,采用“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集成餐饮、医疗、健身等功能。

四	川城市职业学院眉山校区东区

一、区位优势与交通网络

眉山校区东区位于岷东新区核心地段,紧邻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三绕)眉山出口,距成都市区仅50公里。校区周边形成“两横三纵”路网体系,其中岷东大道、工业环线北路构成快速通道。通过高铁眉山东站(直线距离8公里),可30分钟抵达成都东站,实现“半小时成渝通勤圈”覆盖。

表1:眉山校区东区与川内同类院校交通条件对比

指标眉山校区东区成都校区德阳校区
高铁通达时间(至成都)25分钟18分钟45分钟
校区专用公交线路3条(含定制班车)5条2条
共享单车覆盖率100%教学区80%60%

二、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校区全面部署“5G+AIoT”新型基础设施,建成全省首个“全光网校园”,光纤覆盖率达100%。核心机房采用华为CloudFabric解决方案,算力达1.2PFlops。教学区域部署2000余个物联感知节点,实现环境监测、能耗管理、设备运维的数字化闭环。

  • 智能教室占比:90%(含30间XR虚拟仿真实验室)
  • 数字孪生平台:覆盖全校资产可视化管控
  • 人脸识别系统:日均处理通行记录1.5万次

三、专业集群与产教融合

聚焦“智慧城市产业链”,形成“4+2”专业矩阵:智能建造、数字商贸、智慧文旅、电子信息四大主干群,配套应急管理和康养服务两大特色方向。与华为共建“鲲鹏计算产业学院”,联合腾讯开发“游戏电竞运营”微专业,引入中建西部筑巢引凤。

专业群合作企业实训基地类型
智能建造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BIM技术中心
数字商贸京东物流智慧仓储实训仓
应急安全四川省安科院灾害模拟演练场

四、教学资源配置特征

师资队伍呈现“三三制”结构:30%教授/博士领衔专业建设,30%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40%双师型教师。实训设备总值超2.3亿元,其中价值千万级设备包括:建筑机器人实训平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全息投影文旅策划室。

  • 校企共建课程比例:65%
  • 专利成果转化率:年均37项
  • 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三年增长120%

五、学生服务体系创新

构建“15分钟生活圈”服务模型,包含:智慧食堂(支持刷脸支付)、共享厨房(8个主题餐区)、创客咖啡厅(创业孵化功能)。心理健康中心配备VR情绪疏导舱,宿舍区实行“楼层长+AI管家”双重管理模式。

服务项目覆盖范围技术特征
图书借阅全时段自助服务RFID智能书架
医疗咨询24小时远程问诊AI辅助诊断系统
就业指导精准画像推送大数据分析平台

六、生态校园建设实践

按照BREEAM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屋顶光伏年发电量达180万度,节水灌溉系统覆盖85%绿化面积。校内建有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雨水回收利用率达40%。获评“四川省绿色学校(典范)”称号。

  • 绿地率:42.7%
  • 装配式建筑占比:65%
  • 垃圾分类准确率:91.2%

七、区域经济贡献度分析

近三年累计为眉山输送技术技能人才4200余名,参与地方标准制定17项。通过“校地企”三方协议,推动12个社区更新项目落地,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3亿元。在东坡文化传承方面,建成非遗数字展馆,开发沉浸式文旅课程包。

指标类型直接贡献间接影响
技术交易额¥860万/年衍生经济效益¥2300万/年
就业岗位1200个(含实习)拉动上下游3500个岗位
培训服务年均8000人次提升从业人员素质20%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跨区域协同机制待完善、新兴产业适配师资短缺、国际化标准对接不足。建议深化“成德眉资”职教联盟协作,实施“双聘双循环”师资培养计划,筹建“一带一路”智慧城市培训中心。

未来三年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申报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数字文创IP集群。通过“平台+生态”模式,力争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示范标杆。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