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南充师范学校)

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南充师范学校)

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是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师范院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历经多次更名与建制调整,现已成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学校依托南充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北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构建了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等核心专业的教学体系,并与地方基础教育机构形成深度联动。在办学定位上,该校既保留传统师范技能培养优势,又通过增设人工智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新兴专业适应教育现代化需求。硬件设施方面,校区占地约300亩,建有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数字化教学空间,同时与周边5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网络。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5%,并长期聘请一线特级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稳定在92%以上,就业率超过95%,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特征显著。

四	川省南充师范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建制发展

学校前身为1937年创立的川北乡村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南充师范学校,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转型为三年制幼师定向培养基地,2019年被纳入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序列。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办学属性
1937-1950年川北乡村师范学校创建中等师范教育
1958-1962年首次开设中师函授教育学历教育+在职培训
2005-2010年实施“五年一贯制”试点专科层次师范教育
2015年至今启动“3+2”专升本衔接项目职普融通培养

二、学科专业布局特征

学校构建了以师范教育为主体,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为两翼的专业集群。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两大省级重点专业,同步发展音乐表演、美术设计与制作等特色专业。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技能认证方向合作企业
师范教育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幼儿园/小学教师资格南充一幼、五星小学
艺术教育类音乐表演、美术设计艺术辅导教师资格大剧院艺术中心、青少年宫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华为南充办事处、软件园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8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7%。近三年引进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2人,组建了川东北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科研团队。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高级职称教师10749.5%省级教改课题12项
实践指导教师14366.2%开发校本教材28本
行业兼职教师5626.4%共建实训基地9个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校地协同、课岗融通”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认知-技能强化-顶岗实习”三段式课程体系。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开展“3+2”专升本贯通培养,实施“1+X”证书制度(如母婴护理、幼儿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建立“双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校内学术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
  • 开发《川东北童谣创编》《嘉陵江文化美育》等地域特色校本课程
  • 每年组织“未来教师技能大赛”,覆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8项核心能力

五、校园基础设施配置

校区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建有学前教育实训中心、智慧钢琴教室等专业场所。图书馆藏书38万册,其中师范教育类文献占62%。信息化设备实现教学场所全覆盖。

设施类别数量技术标准使用频次
实训教室46间配备智能交互系统每周超200课时
专业展厅8个VR虚拟现实支持月均接待1200人次
运动场馆3.2万㎡国家标准塑胶跑道日均使用4小时

六、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3%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9%。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37.6%,较2018年提升15个百分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满意度达91.4%。

评价维度2023届数据2020届数据提升幅度
教师资格证通过率92.8%86.5%+6.3%
对口就业率89.2%82.7%+6.5%
雇主满意度91.4%84.3%+7.1%

七、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学校承担南充市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乡村教师国培计划等项目,年培训规模超5000人次。与地方政府共建“嘉陵江流域教师发展研究院”,开发《乡村全科教师培养指南》等行业标准。

  • 为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师范生累计达1327人
  • 组建“教育扶贫博士团”开展送教下乡活动240余次
  • 研发的“AI教研助手”系统被省内43所乡村学校采用

八、未来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变化,学校需破解三大瓶颈:一是教育智能化转型中的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二是非师范专业与市场需求对接精度不足,三是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建设。建议加强与科技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试点“人工智能+师范教育”交叉专业,深化与东南亚华文学校的国际合作。

作为川东北基础教育人才供给的核心基地,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通过持续优化师范教育生态,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回应教育现代化诉求。其“立足师范、多元发展”的办学路径,不仅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更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作出有益探索。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速度、专业集群竞争力、国际化合作层次等方面实现突破,以巩固百年师范的教育品牌价值。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