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三期(德阳轨交院三期)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三期(德阳轨交院三期)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三期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旨在打造西南地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高地。该项目总投资约12.5亿元,规划用地面积扩展至850亩,新增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重点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能化教学中心及国际化交流平台。通过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智能轨道实训系统及5G+AIoT智慧校园体系,构建了"教学-实训-研发-创业"四位一体的职教生态。三期工程建成后,学院年培养能力将提升至6000人,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岗位需求,同时推动"中德智造"轨道实验室、磁浮技术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形成立足成渝经济圈、辐射东南亚的轨道交通人才输出与技术服务平台。

德	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三期

一、基础设施建设对比分析

项目类别二期现状三期规划差异说明
占地面积520亩850亩(新增330亩)拓展幅度达63.5%
建筑面积18.6万㎡46.6万㎡(新增28万㎡)包含12栋实训楼、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
智慧教室比例35%100%全覆盖配备AR/VR教学终端、物联感知系统

二、专业群布局优化

专业领域原有专业数三期新增专业产业匹配度提升
轨道工程技术3个2个(含智慧轨道方向)新增磁浮轨道施工技术课程
车辆制造与维护2个3个(含氢能源列车方向)对接中车集团新能源转型需求
智能运输管理1个4个(含数字调度、智能安检)覆盖智慧车站全岗位技能要求

三、师资结构升级方案

师资类型现有比例三期目标提升路径
双师型教师62%85%实施"企业工程师进课堂"计划
高级职称教师38%55%引进轨道行业退休专家组建顾问团
国际师资5%15%聘请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轨道学院教授

四、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构建"校-企-政-研"四方联动机制,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共建全国首个"智慧车站实训综合体",实现:

  • 设备共享:价值2.3亿元的智能票务系统、全自动站台门控设备全天候开放实训
  • 人才共育:订单班学员交替周期缩短至3个月/轮,企业导师驻校时长增加至120天/年
  • 技术共研:联合申报国家轨交装备智能制造专项,2023年已获省部级课题7项

五、就业质量提升路径

指标维度2022届数据2023届数据增幅分析
对口就业率81.2%93.7%受益于"岗位认知实习前移"改革
国企录用比例45%68%中国中铁、铁科院等新增定向招聘
平均起薪4820元5680元技术岗薪酬溢价达21%

六、科研能力突破方向

聚焦"智慧轨交"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三大创新平台:

  •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实验室:研发新型橡胶隔震支座,减震效率提升40%
  • 智能运维大数据中心:接入成都地铁PIS系统,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2%
  • 绿色牵引技术研究所:完成氢能源机车动力模组中试,能耗降低28%

七、信息化建设标准

系统模块二期配置三期升级技术特征
教学管理平台本地化部署混合云架构支持2000+终端并发访问
实训设备联网率65%98%工业级物联网协议全覆盖
数字资源总量3.2TB28PB包含12万分钟微课视频库

八、国际合作深化策略

实施"双百国际合作计划":

  • 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轨交学院",引入IHK认证体系
  • 承接泰国、马来西亚轨道交通人才培训项目,年输出标准课程包30+套
  • 主办"一带一路"轨交技术论坛,吸引15国技术官员参与标准制定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三期建设通过基础设施迭代、专业集群优化、师资结构升级、产教深度融合、就业生态重构、科研能力突破、智慧校园升级及国际化进程加速等多维革新,构建了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体系。项目落成后将形成年输送3000名高端技术人才、承接50项以上行业标准制定、孵化20+轨交科技成果转化的产教联合体,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持续巩固西南地区轨道交通职教标杆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