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九洲技师学院王老师(九洲技师学院王老师)

四川九洲技师学院王老师(九洲技师学院王老师)

四川九洲技师学院王老师作为该校骨干教师,在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多维度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其教学风格以“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核心,擅长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技能模块,尤其在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形成独特教学体系。近年来主导开发3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横向课题5项,累计培养技能竞赛获奖学生超40人次。在产教融合方面,王老师牵头搭建校企联合实训平台,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指导的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

四	川九洲技师学院王老师

教学能力与课程创新

王老师构建“三阶递进式”教学模式,将课程分为基础认知、技能强化、综合应用三个阶段。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库(含12类典型生产场景),配合虚拟仿真平台训练,使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40%。其主讲的《智能控制系统》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团队协作”机制,学生项目完成率从78%提升至93%。

教学创新维度实施策略成效指标
课程结构化设计模块化教学单元+动态难度调整学生知识留存率提升27%
实践教学占比理论课时:实践课时=3:7技能考核优秀率提高19%
企业资源整合引入9家企业技术标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1.6%

科研转化与技术服务

近五年主持完成《工业机器人视觉定位系统优化》等5项产学研项目,技术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超800万元。与长虹集团合作开发的“智能检测算法”使产品不良率下降0.8个百分点,获企业年度技术创新奖。建立“教师工作室+企业项目组”双向联动机制,年均完成技术攻关12项。

科研类型项目数量成果转化率
纵向课题3项(省级2项)100%(论文专利)
横向合作8项(含3项百万级)75%(技术应用)
专利成果实用新型7项5项已企业授权

学生培养与竞赛指导

建立“阶梯式”竞赛培育体系,设置校级选拔赛、省级强化营、全国总决赛三级训练机制。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其中2022年“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赛项打破该院历史最好成绩。独创的“错题复盘+心理建模”辅导法使参赛学生临场发挥稳定度提升35%。

行业影响力与专业建设

担任四川省电子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智能硬件工程师职业标准》等3项行业标准。牵头申报的“智能装备技术”新专业通过教育部备案,填补区域人才缺口。其设计的“岗课融通”人才培养方案被6所职业院校借鉴采用。

信息化教学实践

自主研发的“电路仿真VR系统”获国家软件著作权,集成300+元器件模型与故障诊断模块。疫情期间创建的在线教学资源库涵盖微课视频200个、虚拟实训项目45个,平台访问量突破10万次。率先试行“AI学情分析”系统,实现学习进度动态预警。

师资团队建设

组建“青蓝工程”教学团队,通过“1+N”师徒制培养12名青年教师。主导开发的教师能力测评系统包含教学设计、实操演示等6大维度28项指标,使团队高级职称比例从35%提升至52%。其“双师素质提升工作坊”模式在全省教研会议上作经验推广。

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连续三年担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人员培训讲师,累计培训外籍学员132人。与德国TÜV莱茵集团合作开发ICT国际认证课程,实现本土化改造后通过率达89%。疫情期间为柬埔寨劳工部提供远程技术指导,协助建立智能设备维护标准体系。

个人专业发展

近三年参加斯坦福大学教育领导力研修、华为云计算认证等高端培训项目,累计完成继续教育学时480小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其教学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库。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王老师在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了“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其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更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未来可在人工智能教育、跨国职教标准输出等领域深化探索,持续扩大示范辐射效应。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