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州市职教中心新校区作为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构建了集教学、实训、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综合体。校区占地总面积达1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2亿元,配备先进智能制造、数字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实训中心,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其建设突出“产教融合”核心理念,与京东方、川开电气等32家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引入真实生产场景,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
新校区采用“模块化+智能化”设计理念,划分教学实践区、创新创业区、生活服务区三大功能板块,配备工业互联网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新型教学空间。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至75%,并设立企业导师库,形成“理论+实践”双轨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发16个新兴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2000人/年。
项目建成后,不仅填补了成都西部片区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空白,更通过“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其“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共享型实训平台等创新模式,为县域职教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一、基础建设与规划布局
崇州市职教中心新校区选址于城市新区核心地段,毗邻成蒲高铁崇州站及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校区总体规划遵循“以人为本、产教融合”原则,采用“一心两轴多组团”空间结构:以中央共享绿地为核心,横向串联教学区与实训区,纵向贯通生活区与运动区,各功能组团通过连廊无缝衔接。
对比维度 | 新校区 | 原校区 |
---|---|---|
占地面积(平方米) | 128,000 | 52,000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86,000 | 38,000 |
实训工位数量 | 3,200 | 1,100 |
校企合作单位数量 | 32家 | 12家 |
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智慧教室、跨专业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核心模块。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配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先进设施;现代农业技术实训馆集成无土栽培、智能温室系统,对接当地农业龙头企业需求。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新校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覆盖16个新兴专业方向。例如,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大数据技术应用等专业,淘汰传统低效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公共基础课程占比3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50%,拓展课程占比20%。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PLC控制技术、数控加工编程 | 川开电气、京东方 |
数字信息 | Python程序设计、网络安全防护 | 华为技术、腾讯云 |
现代农业 | 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运营 | 五星村合作社、益民菜市 |
课程开发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如与京东方合作开发《显示面板质量检测标准》课程,学生通过实训可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流程。同时推行“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融入教学,学生取证率达92%。
三、师资队伍建设
新校区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师企业实践三部曲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0%,“双师型”教师140人,另聘企业兼职教师56人。
指标项 | 新校区 | 全省中职平均水平 |
---|---|---|
师生比 | 1:18 | 1:25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 | 35% | 18% |
企业实践周期(月/年) | 2 | 1 |
教师培养方面,建立“教学能力+产业技术”双线考核机制,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并参与企业技术研发项目。例如,机电专业教师团队与川开电气合作开发智能配电柜检测系统,实现专利成果转化2项。
四、产教融合模式
新校区构建“四共五通”产教融合机制: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组教学团队、共评培养质量;实现资源互通、人才互通、技术互通、文化互通、成果互通。目前建成“厂中校”2个、“校中厂”3个,年承接企业订单生产超500万元。
合作模式 | 典型案例 | 成效 |
---|---|---|
引企入校 | 京东方显示模组生产线 | 年培养学生400人次 |
订单培养 | 通威太阳能光伏班 | 就业对口率100% |
技术共创 | 农业无人机植保系统 |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
与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联合成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聚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12项,其中“精密模具数字化设计”项目为企业节约成本超200万元/年。
五、教学资源配置
新校区教学资源投入达1.2亿元,包含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资源。建有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其中省级精品资源库3个,校本特色资源库5个,覆盖所有专业群。
- 硬件资源:工业机器人工作站(6套)、云计算实训室(2间)、现代农业智能温室(1栋)
- 软件资源:开发《智能制造虚拟仿真》等在线课程12门,累计访问量超50万次
- 教材建设:校企联合编写活页式教材24部,纳入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库3部
资源共享机制方面,与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建立学分互认机制,与周边5所中职学校组建职教联盟,实现师资、课程、设备三重共享。例如,数控加工实训中心面向联盟学校开放,年承接实训任务超2000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