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中和职业中学初中部(中和职中初中)

成都中和职业中学初中部(中和职中初中)

成都中和职业中学初中部作为成都市高新区重点公办学校,依托职业教育资源辐射基础教育,形成了“普职融通、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以“技能奠基+学业贯通”为核心模式,既保留职业教育的实践优势,又强化普通初中的文化基础,近年来在升学率、竞赛成果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表现突出。通过“校企联办”“中高衔接”等创新机制,该校初中部已成为区域教育改革的标杆,但其生源结构、师资分配等问题仍需持续优化。

成	都中和职业中学初中部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成都中和职业中学初中部前身为1987年创建的中和初级中学,2012年经教育改革纳入职业中学体系,成为成都市首批普职融合试点单位。学校定位为“文化+技能”双轨并行,既为普通高中输送学术型人才,也为本校中职部储备专业技术生源。

年份 关键事件 办学成果
2012-2015 普职融合课程体系搭建 市级课改示范校
2016-2018 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省级技能大赛奖项
2019-2023 开设“3+4”中本贯通班 本科升学率提升至65%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学校采用“基础课程+技能模块+拓展实践”三级架构,数学、英语等主科实施分层教学,物理、化学增设职业技术应用实验。特色课程包括智能制造基础、商务模拟实训、艺术设计入门等,每学期安排2周企业实践学习。

课程类型 占比 代表课程 考核方式
基础文化课 50% 数理化英分层教学 区统考+过程性评价
职业技能课 30% 工业机器人编程、电商运营 实操作品+企业评分
素质拓展课 20% 非遗技艺、创客竞赛 成果展示+竞赛获奖

三、师资结构与专业发展

教师团队由学科教师(65%)、职业导师(25%)、企业外聘专家(10%)构成。实行“双师认证”制度,要求理科教师每年完成2周企业实践,职教背景教师需通过普通中学教学方法培训。

教师类别 人数 学历结构 专业资质
学科教师 85人 硕士45% | 本科55% 中级职称60%
职业导师 40人 本科100% 高级工及以上85%
外聘专家 15人 - 行业资深工程师

四、学生升学与就业路径

毕业生分流呈现“六三开”格局:约60%通过中考升入普通高中,30%直升本校中职部,10%选择五年制高职。学校与电子科大、西南财大等高校建立“3+4”贯通培养项目,近年本科升学率显著提升。

年份 普通高中录取率 中职直升率 本科贯通班比例
2020 58% 27% 5%
2021 62% 24% 8%
2022 65% 22% 10%
2023 68% 20% 12%

五、硬件设施与教学资源

学校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数字商业模拟室等专用场地,配备价值超2000万元的教学设备。图书馆藏书量达8万册,其中职业技术类书籍占比40%,与省职教资源库实现数字化联通。

设施类别 数量 投资额(万元) 使用频率
专业实训室 12间 850 每周16课时
智慧教室 30间 520 每日4课时
创新实验室 5间 380 每周8课时

六、管理模式与学生发展

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根据特长选择技能强化或学术深化方向。建立“成长档案”系统,记录学生从七年级至毕业的职业技能等级、竞赛成绩及社会实践成果。

  • 德育体系:采用“企业化班级管理”,设置班长-组长-专员三级自治岗位,模拟职场架构
  • 评价机制:40%学业成绩+30%技能考核+20%素质拓展+10%社会实践
  • 特色活动:每年举办“职业体验周”“创客马拉松”“校企双选会”

七、社会认可与行业影响

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单位”,其“普职课程互选”模式在西南地区推广。近三年接待全国各地考察团超200次,与德国、新加坡等国职业院校建立交换生项目。

荣誉类别 获奖时间 授予单位 核心指标
国家级 2021 教育部 课程改革典型案例
省级 2022 四川省教育厅 普职融通示范校
市级 2023 成都市教育局 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生源质量波动(周边私立校竞争)、师资结构老化(高级教师占比不足)、企业合作深度待提升三大挑战。但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学校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专业布局迎来政策红利。

  • 短期目标:优化招生策略,扩大“3+4”贯通培养规模至15%
  • 长期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发跨境课程标准
  • 瓶颈突破:推动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化,建立动态薪酬激励机制

成都中和职业中学初中部通过持续深化普职融合改革,已形成文化与技能并重的生态体系。其“校企协同育人”“中高衔接培养”等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区域教育多样性,更为职业教育早期启蒙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需在师资专业化、课程标准化及产教融合深度上持续发力,方能实现“技能报国”与“学业晋升”的双重使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