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党委作为区域职业教育领域的核心领导机构,始终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构建了“党建+职业教育”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近年来,该校党委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等举措,形成了“红色引领、技能报国”的特色办学路径。在组织架构上,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覆盖全校23个教学部门,党员教师占比达45%,其中“双师型”党员骨干占比超70%,形成“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先锋”的战斗堡垒。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了“匠心向党”“技能强国”等党建品牌项目,近三年累计培养省级技术能手12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一、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组织层级 | 职能定位 | 人员构成 | 决策机制 |
---|
党委会 | 战略决策与政治监督 | 7名委员(含书记1名) | 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票决 |
支部委员会 | 教学科研一线执行 | 23个支部,平均5人 | 季度述职评议制度 |
党小组 | 专业群建设单元 | 覆盖8大专业群 | 项目化管理模式 |
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教育载体 | 实施方式 | 年度覆盖人次 | 典型成果 |
---|
“红色工匠”课程体系 | 校企联合开发教材 | 3200+ | 省级思政微课大赛金奖3项 |
沉浸式实训基地 | VR党史体验中心 | 2000+ | 德阳市党建示范阵地 |
榜样引领计划 | 劳模工作室带教 | 1500+ | 全国技术能手2人 |
三、产教融合与党建联动
合作模式 | 参与主体 | 项目周期 | 社会效益 |
---|
产业学院共建 | 党委+行业龙头企业 | 3年建设期 | 年输送技术人才600人 |
技术攻关联合体 | 党员专家团队驻企 | 项目制(6-12月) | 解决企业技改难题47项 |
社区服务基站 | 师生党员轮值服务 | 常态化运营 | 年开展技能培训2000人次 |
四、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培养类别 | 选拔标准 | 培育周期 | 考核指标 |
---|
专业带头人 | 高级职称+企业经历 | 5年持续培养 | 主持省级课题≥1项 |
青年教师党员 | 硕士起步+双向培养 | 3年成长计划 | 获市级以上荣誉≥2次 |
兼职企业导师 | 技师及以上+党龄5年 | 年度动态调整 | 带教合格率≥95% |
五、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防控领域 | 制度措施 | 监督主体 | 成效指标 |
---|
基建采购 | “三重一大”决策留痕 | 纪委+教职工代表 | 近三年零违纪采购 |
职称评定 | 量化评分+盲审公示 | 学术委员会主导 | 申诉率下降至1.2% |
科研经费 | 全链条审计追踪 | 第三方会计事务所 | 合规率提升至99% |
六、智慧党建平台建设
功能模块 | 技术支撑 | 用户活跃度 | 典型应用 |
---|
线上组织生活 | 人脸识别签到系统 | 月均使用率92% | 主题党日全程纪实 |
党员e家 | 大数据分析画像 | 年度访问量15万+ | 个性化学习路径推送 |
积分管理系统 | 区块链存证技术 | 实时更新排名 | 评优资格自动关联 |
七、社会服务效能提升
服务项目 | 实施主体 | 服务对象 | 年度成效 |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第二党支部牵头 | 乡镇致富带头人 | 年培训3000人次 |
应急救护普及 | 医护系党员团队 | 社区居民 | 持证人员新增800人 |
非遗技艺传承 | 文化艺术党支部 | 中小学师生 | 建立6个传习基地 |
八、未来发展规划重点
- 实施“领航工程”,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质增效
- 构建“大思政”格局,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包
- 深化“校地企”三方党建联建,打造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
- 启动“青蓝接力”计划,完善党员干部梯队培养机制
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党委通过系统性、创新性的党建工作实践,实现了政治优势与教育资源的深度转化。其“三维一体”党建模式(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服务延伸)不仅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更催生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校品牌价值凸显”的良性循环。未来需在数字赋能、跨界融合等方面持续突破,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示范价值的“什邡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