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现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行业特色的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65年创建的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历经多次改制与合并,2018年正式更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形成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作为四川省首批高水平理工科高校,学校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体系。截至2023年,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78个,硕士点24个,在校学生规模超2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

四	川理工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阶段 时间范围 关键事件
初创期 1965-1978 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成立,隶属化工部
转型期 1979-2003 划归四川省管理,更名为四川轻工业学院
拓展期 2004-2018 合并多校组建四川理工学院,新增硕士学位点
提升期 2019至今 更名大学,获批博士点建设单位,入选国家“双万计划”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科类别 国家级平台 省级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
工学 食品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 酿酒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
理学 —— 应用化学、数学建模 材料化学、环境科学
管理学 —— 工商管理、会计学 白酒营销管理

三、师资队伍与人才引进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高层次人才 企业导师
教授占比28%,副教授占比45% 博士占比62%,硕士及以上占比91% 国家杰青2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 五粮液集团首席工程师等产业导师56人

四、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学校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9项。在白酒酿造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开发“固态发酵智能控制系统”使传统酿酒效率提升30%。与泸州老窖共建的“浓香型白酒研究院”累计转化技术成果23项,产生经济效益超15亿元。2022年专利申请量达890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41%,在川酒企业中技术交易额位列前三。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设置企业定制课程占比达30%
  • 推行“3+1”校企联合培养,最后一年在合作企业完成毕业设计
  • 建立“五粮液班”“自贡硬质合金订单班”等特色班级,实行双导师制
  • 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学生参与纵向科研项目比例达65%

六、国际化教育实践

学校与法国波尔多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葡萄酒酿造技术合作研究。2023年留学生规模突破800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设立“国际酿酒工程师”双语课程群,开发全英文专业课程42门,机械工程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获IFT国际认证。

七、校园基础设施升级

建设项目 投资金额(亿元) 建成时间 功能定位
白酒中试基地 2.8 2022 涵盖酿造、勾调、品控全流程实验
数字化图书馆 1.5 2021 藏书量达180万册,接入CNKI等数据库
学生创新中心 1.2 2023 配备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创客设备

八、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牵头组建“川酒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全省78家规上酒企提供技术服务。2023年发布《白酒产业绿色发展白皮书》,制定行业标准3项。在脱贫攻坚中,派出科技特派员团队帮助凉山州建立苦荞酒生产线,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4万元。应急管理学院为省内化工企业培训安全管理人员超5000人次,开发的“危化品智能监测系统”在攀枝花钒钛园区广泛应用。

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四川轻化工大学已形成覆盖酿酒全产业链的学科生态,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校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工科的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为西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