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中学是川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自1985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形成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学校现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旅游服务等12个重点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5%。校园占地230亩,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拥有省级实训基地3个,与京东方、格力电器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对口升学率达45%,为广元及周边地区输送了2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川陕甘结合部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广元县农业技术中学,1993年更名为现名并迁址重建。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获香港援建资金1.2亿元重建校舍,办学条件实现跨越式提升。当前定位为“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中心”,重点服务川陕甘三省交界区产业人才需求,形成“升学有优势、就业有保障”的双轨培养模式。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5-2000 | 创办农业中学,开设种植养殖专业 | 培养农村技术骨干3000余人 |
2001-2010 | 转型综合性职教,创建省级重点中职 | 新增制造业类专业8个 |
2011-至今 | 实施产教融合战略,建设实训基地 | 校企合作单位增至47家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集群+岗位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23套。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两大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3+2”贯通培养。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技能证书 |
---|---|---|
电子技术应用 | 单片机原理、SMT工艺 | 电子设备装接工(中级)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新能源汽车技术、钣金工艺 | 汽车维修工(高级)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导游实务、调酒技术 | 导游资格证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32人。近三年引进企业技术骨干12人,组建“名师工作室”3个,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复合型团队。
职称结构 | 学历结构 | 年龄分布 |
---|---|---|
高级职称35% | 硕士及以上28% | 40岁以下62% |
中级职称43% | 本科69% | 40-50岁28% |
初级职称22% | 专科3% | 50岁以上10%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累计投入1.8亿元建设实训场所,建成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6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达4500万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配备ABB、发那科等品牌设备20台套,处于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五、学生规模与质量监控
在校生规模稳定在5200人左右,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次。建立“学业水平+技能竞赛+企业评价”三维考核体系,近五年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47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累计36人。
六、就业与升学路径
构建“本地就业+跨区输送+高职升学”多元渠道,与成都富士康、重庆长安汽车等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机制。2022届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58%,升学率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
七、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推行“厂中校”“校中厂”合作模式,引企入校设立“京东方冠名班”,共建“广元市智能装备研究院”。近三年企业接收实习学生3200人次,联合研发技术项目5项。
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000人次,为利州区工业园区提供技术攻关服务12项。牵头成立川北职业教育联盟,辐射带动周边6所职业院校协同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输出+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四川省广元市职业中学已从单一农业技能学校蝶变为现代化综合性职教机构。其“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效破解了西部职教资源分散难题,但在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仍需持续突破。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康养护理等新兴专业建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秦巴山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