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珙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公立学校吗

四川珙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公立学校吗

四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川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载体,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70年,经过五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宜宾市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该校由珙县人民政府直属管理,现有在校生规模超3500人,教职工团队2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0%,"双师型"教师比例接近17%,形成了以数控技术、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工科专业为特色的教学体系。作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三名工程"建设校,其教学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拥有标准化实训室49间,所有教学场所均配备冷暖空调系统,办学条件处于区域领先水平。近年来通过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新增工业机器人、航空服务等前沿专业,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一、学校性质与办学资质

该校为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由珙县人民政府举办并直接管理,主管部门为珙县教育和体育局。作为省级重点职校,持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资质,具备45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认证能力。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202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3800万元,占总收入的82%


二、2025年招生简章核心要素解析

  1. 招生规模与结构

    • 计划招收全日制新生1200人,较2024年扩招15%,其中"3+2"中高职贯通培养计划占比提升至40%
    • 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开放300个名额,重点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
    • 短期技能培训年培训量保持2000人次规模
  2. 专业设置调整

    • 新增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 数字化染整工艺专业暂停招生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单列"现代学徒制"培养班
  3. 录取政策变化

    • 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 市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者可申请专业直通车
    •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学费全免+生活补贴政策
  4. 培养模式创新

    • 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建立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
    • 重点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可同步获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
    • 校企合作单位增至58家,订单式培养覆盖率提升至65%

三、基础办学条件概况

指标 数据 区域对比水平
校园占地面积 86亩 县域第1
建筑面积 5.2万㎡ 川南前5
实训设备总值 3200万元 省级前列
生均仪器值 9142元 超省标32%
纸质藏书量 11.6万册 达标
智慧教室覆盖率 100% 领先

学校实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建有标准化学生公寓6栋,全部配备独立卫浴和空调系统。食堂获评"四川省A级食堂",可同时容纳1500人就餐


四、优势专业竞争力分析

  1.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 省级示范专业,建有五轴加工中心等高端设备
    • 与成都航利集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
  2.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 拥有川南首个工业4.0实训中心
    • 师生团队获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
  3. 航空服务专业

    • 与四川航空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协议
    • 空乘模拟舱达到CCAR-121部训练标准
    • 毕业生机场就业率超75%
  4. 畜禽生产技术专业

    • 建有标准化养殖实训基地40亩
    • 开发"校企村"三方联动培养模式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率100%

五、区域同类院校对比分析

表1:办学基础条件对比

学校名称 创办时间 占地面积 设备总值 师生比 重点专业数
珙县职业技术学校 1970 86亩 3200万 1:15 8个
宜宾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1985 102亩 2800万 1:17 6个
长宁县职业技术学校 1993 65亩 1900万 1:20 4个
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2002 78亩 2100万 1:18 5个
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 1988 73亩 2400万 1:16 7个

表2:专业建设水平对比

对比维度 珙县职校 宜宾工业 长宁职校 高县职校 江安职校
省级重点专业数 3 2 1 1 2
校企合作单位数 58 42 28 35 47
实训基地等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市级 市级
技能大赛获奖数 23 15 9 12 18
"1+X"证书试点数 6 4 3 4 5

表3:毕业生发展质量对比

指标 珙县职校 区域平均
升学率 68% 53%
对口就业率 92% 79%
平均起薪 4200元 3650元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98% 85%
创业成功率 5.2% 3.1%

四川珙县职业技术学校凭借其深厚的办学积淀和持续的改革创新,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拳头专业的技术含量和就业质量持续领先区域同类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和实训设备投入力度彰显公办院校的资源优势。相比周边县域职校,该校在师资结构、实训条件、升学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竞争力,特别是"3+2"贯通培养模式的深化拓展,为学生构建了多元化成长通道。通过对比分析可见,其在重点专业数量、技能大赛成绩、毕业生薪资水平等核心指标上均保持区域领先地位,展现出作为省级重点职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