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是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扎根于千年盐都自贡,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形成了以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为核心,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延伸的办学格局。学院秉承“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理念,与自贡高新区、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等百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构建了“车间即课堂、师傅即导师”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学院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智能化实训基地升级、“1+X”证书制度试点等举措,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持续保持在75%以上,为自贡“工业强市”战略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4年创建的自贡市技工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职业学院,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川南地区首个“省级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学院聚焦“盐碱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区域支柱产业,形成“工科为主、多维协同”的专业集群。
关键节点 | 事件描述 |
---|---|
1984年 | 创建自贡市技工学校,开设化工机械维修专业 |
2008年 | 获批省级重点中专,增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
2016年 | 启动“厂中校”项目,与中昊晨光共建实训中心 |
2021年 | 入选“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设6个二级学院,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28个专业。其中,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2个专业获国家级骨干专业认定,会计、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入选省级重点建设行列。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基础课程占比4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35%,实践课程占比25%。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数 | 校企合作企业数 |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
---|---|---|---|
装备制造类 | 8 | 16 | 82% |
电子信息类 | 5 | 9 | 78% |
现代服务类 | 4 | 22 | 69%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院现有教职工4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156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87人。教学资源方面,拥有虚拟仿真实训室8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校企共建课程资源库存储量超2TB。
指标项 | 自贡职院 | 四川同类院校平均 | 差距值 |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8% | 32% | +6% |
生均教学设备值 | 1.2万元 | 0.95万元 | +0.25万 |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 19% | 11% | +8% |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院创新“四共八互”产教融合机制(共定标准、共构课程、共育人才、共享资源;师资互聘、基地互用、成果互享、文化互融),与自贡航空产业园共建“大飞机装配实训中心”,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ICT人才培养方案。近五年累计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1260人,订单班覆盖率达65%。
五、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双证”获取率98.7%,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43项。学院年均开展社会培训1.2万人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150余项。2022年横向科研经费到账额突破800万元,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较五年前增长320%。
六、数字化校园建设
投入3200万元建成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实训预约、能耗监测等全流程数字化。部署5G+工业互联网实训系统,开发VR化工生产仿真软件包,疫情期间保障92%的实践课程线上开展。数字资源平台年访问量突破50万次。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引进IHK认证标准;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培养项目,累计培养柬埔寨、老挝等国学生132人。开发国际产能合作课程模块,为东方电气集团“走出去”项目定制培训方案。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面临专业链与产业链匹配度待优化(新兴专业占比仅18%)、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万元以上设备使用超5年占比41%)、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缓慢等问题。建议强化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专业群建设,设立产业教授流动岗,探索“股权合作型”产教融合实体。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的职业教育机构,自贡职业技术培训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数字赋能,已形成鲜明的区域职业教育品牌。未来需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国际化标准导入等方面持续突破,方能更好服务于“制造强市”战略目标和西部职教高地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