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内江求是职业学校是一所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98年,坐落于四川省内江市。学校以“求真务实、技能立身”为办学理念,聚焦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开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特色专业。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学校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校园占地约120亩,配备实训中心、数控车间、电子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现有在校生规模达4000余人,专任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区域经济需求构建专业集群,重点打造三大核心专业群: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实训设备价值(万元) |
---|---|---|---|
机械制造类 |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 | 机械制图、CAD/CAM、数控编程 | 1200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 | 电路分析、单片机应用、传感器技术 | 850 |
现代服务类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 | 网络营销、财务实务、ERP操作 | 600 |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岗位技能”三级架构,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教学,如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物流合作开发仓储管理系统实训课程。
二、师资队伍结构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经历(年) |
---|---|---|---|
专任教师 | 120 | 75% | 5.2(平均) |
兼职教师 | 40 | 25% | 10+ |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实施教师企业轮岗制度,每年选派20%专业课教师赴合作企业参与生产实践。
三、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成“四中心一基地”实训体系: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含数控加工、3D打印等)
- 电子信息实训中心(嵌入式开发、智能硬件)
- 现代服务业实训中心(电商直播、财务模拟)
- 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新能源汽修模块)
- 校外实训基地(与12家企业共建顶岗实习岗位)
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激光切割机等先进设备占比达35%。
四、校企合作模式
合作类型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年度接收实习生 |
---|---|---|---|
订单培养 | 18家 | 机械制造、电子技术 | 600+ |
工学交替 | 9家 | 电子商务、酒店管理 | 300+ |
产学研合作 | 5家 | 物联网、新能源汽车 | - |
典型案例:与富士康成都基地开展“厂中校”项目,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导师,学校派遣学生分阶段完成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
五、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多元化升学就业通道:
- 就业导向:90%毕业生进入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起薪区间4000-6500元/月
- 升学通道:对口升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年均升学率45%
- 技能提升:组织“1+X”证书培训,覆盖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建立校友跟踪机制,近五年毕业生三年内晋升管理层比例达28%。
六、教学质量管控
实施“三阶段”质量监控体系:
- 教学过程监控:课堂巡查、教案抽查、学生评教
- 学业成果评估:技能竞赛参与率90%,毕业设计合格率98%
- 就业质量追踪:建立用人单位反馈数据库,年度调整专业设置
近三年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3项,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平均通过率89%。
七、社会服务能力
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开展社会培训:
培训类型 | 年培训量 | 主要客户 |
---|---|---|
企业新型学徒制 | 800人次 | 内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退役军人技能培训 | 300人次 | 内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 | 1500人次 | 周边乡镇政府 |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超2000人次。
八、办学特色与挑战
核心特色:
- “车间即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实践课时比达1:1.5
- 推行“学分银行”制度,技能竞赛成绩可兑换学分
-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年均培育学生创业项目15个
面临挑战:
- 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压力较大
- 县域经济转型对新兴专业需求响应需加速
- “双师型”教师引进存在区域竞争压力
未来拟深化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提升服务区域产业链升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