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贡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享有“千年盐都”美誉的自贡市。学院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为办学理念,构建了涵盖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院校,学院深度推进校企合作,与自贡国家级高新区、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形成“教室+车间”“双师双岗”育人模式。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累计为成渝地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万名,成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自贡职业学院前身为1964年创建的自贡工业职业学校,201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学院锚定“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目标,聚焦“盐化工、新能源、智能制造”三大产业方向,形成“双核驱动”(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发展格局。截至2023年,开设专科专业38个,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工科为主、多维协同”的专业生态。
年份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2012 | 升格为高职院校 | 首批设立机械、化工等6个专业 |
2018 | 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 | 与中建材玻璃集团共建订单班 |
2021 | 获批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投入运营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产业-专业-课程”三级对接体系,重点打造盐化工技术、光伏材料制备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特色专业。实施“平台+模块”课程改革,开发《盐都非遗技艺传承》《新能源设备维护》等产教融合课程,其中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2门,校企协同开发教材占比达65%。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就业岗位 |
---|---|---|---|
智能制造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东方电气集团 | 设备运维工程师 |
化工医药 | 应用化工技术 | 中昊晨光研究院 | 工艺技术员 |
数字经济 | 大数据与会计 | 自贡银行 | 财务数据分析师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实施“双师双能”提升工程,通过“校企互聘”“海外研修”等途径优化师资结构。截至2023年,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2%,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支。创新推行“企业工程师驻校+骨干教师进厂”轮岗机制,年均开展教师实践能力培训超200人次。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教授/副教授 | 112 | 37% |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86 | 25% | 参与开发岗位标准12项 |
博士/硕士 | 235 | 76%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5篇 |
四、教学资源配置
学院建有“一院多中心”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盐化工技术实训中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等6大实训平台。校内实训室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设备总值1.8亿元,其中“5G+工业互联网”虚拟仿真实训室被认定为省级示范项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ICT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教学场景与企业生产环境同步迭代。
五、产教融合实践
创新“四阶递进”培养模式:1年级认知实习、2年级跟岗学习、3年级顶岗实训、4年级就业衔接。与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开发《彩灯设计制作》定制课程;联合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实施“新能源车间”项目,年均培养技术骨干200余人。近五年累计开展技术服务项目87项,技术交易到款额突破1200万元。
六、学生发展质量
学院构建“素质+技能”双维度评价体系,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4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2023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89%,雇主满意度达92%,涌现出“四川省大学生创业典型”等优秀校友。建立“学业-职业-产业”贯通发展机制,毕业生三年内晋升管理层比例达27%。
七、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2万人次,开发“盐帮厨师”“新能源工匠”等专项培训包。承接自贡市总工会“工匠学院”建设项目,为132家企业提供技术诊断服务。疫情期间开发“盐都云课堂”公益平台,免费开放课程资源236门,覆盖川南地区学员超5万人。
八、国际化办学探索
学院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学院共建“中德绿色化工中心”,引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开发“盐化工技术英语”“跨境电子商务实务”等国际化课程,选派骨干教师赴柬埔寨开展职教标准输出。2023年招收老挝、巴基斯坦留学生47人,组建“一带一路”订单班,实现人才培养与产能输出协同发展。
自贡职业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扎根产业、服务区域”的特色发展路径。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标准对接等方面持续突破,着力打造西部职教改革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