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中等专业学校团委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与青年发展的核心枢纽,始终以“服务青年成长、助力学校发展”为宗旨,构建了组织完善、载体丰富、特色鲜明的共青团工作体系。近年来,该校团委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深化实践育人、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了“思想教育+技能培养+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连续三年荣获“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在组织建设方面,团委下设学生会、广播站、志愿者协会等12个学生社团,覆盖全校98%的青年学生,年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60余次,培育了“技能之星”“青春宣讲团”等特色品牌。
在思想教育领域,团委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依托“青年大学习”平台实现98.7%的参学率,结合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榜样人物访谈等活动,有效提升青年政治素养。实践育人方面,以“专业技能+志愿服务”为抓手,年均组织社区服务超2000小时,打造“工匠讲堂”“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助力学生获省级技能奖项23项。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智慧团建系统覆盖率达100%,线上活动参与率较传统模式提升40%。
然而,面对青年需求多元化、资源整合难度加大等挑战,团委仍需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未来可通过建立“校-企-社”联动机制、开发定制化成长课程等方式,持续提升服务青年的能力与水平。
一、组织架构与职能体系
南充中等专业学校团委实行“1+3+N”组织模式,即以团委为核心,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实践部三大职能部门,辐射指导N个学生社团。核心团队由1名专职书记、2名兼职副书记及15名学生干部组成,形成“专职引领+骨干支撑+全员参与”的运作机制。
层级 | 主要职责 | 人员构成 |
---|---|---|
团委委员会 | 统筹规划、决策监督 | 教师3人+学生代表9人 |
组织部 | 团员发展、档案管理 | 教师1人+学生干部5人 |
宣传部 | 舆情引导、活动宣传 | 教师1人+学生记者团20人 |
实践部 |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 | 教师1人+班级实践委员30人 |
二、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
团委构建“理论学习-文化浸润-实践感知”三维育人体系,年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45场次。其中“青年说·党史故事”宣讲覆盖23个班级,“工匠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劳模授课12次,组织红色研学实践800余人次。
教育形式 | 年度开展量 | 参与覆盖率 |
---|---|---|
主题团日活动 | 52场 | 97% |
红色教育实践 | 15场 | 83% |
榜样对话交流 | 8场 | 76% |
三、实践育人与能力提升
以“技能报国”为导向,打造“岗课赛证”融合平台。2023年组织职业技能竞赛12场,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级大赛获奖9项;开展“社区课堂”技术服务32次,解决居民生活问题200余件。
项目类型 | 年度实施量 | 成果转化率 |
---|---|---|
技能竞赛 | 12项 | 省级获奖率37% |
创新创业 | 8项 | 孵化落地率25% |
志愿服务 | 3000小时 | 服务对象满意度92% |
四、信息化建设与数字赋能
构建“两微一端”智慧团建生态,微信公众号关注量突破1.2万,开发“青年成长积分”小程序实现活动签到、学分累计等功能。2023年线上主题团课参与率达98.6%,较传统模式提升39%。
平台类型 | 功能模块 | 月均活跃度 |
---|---|---|
微信公众号 | 资讯推送、活动报名 | 8500次/月 |
抖音短视频 | 事迹展播、知识科普 | 6000次/月 |
小程序 | 积分管理、成长档案 | 日均访问量300次 |
五、社团建设与文化培育
孵化“星光话剧社”“无人机兴趣组”等12个精品社团,其中3个获市级优秀学生社团称号。实施“社团导师制”,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占比达100%,年均开展社团开放日活动6场。
六、社会服务与校地协同
与南充市民政局共建“青年志愿服务基地”,年均承接社区服务项目23个。联合5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发“订单式”培养项目,实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升至89%。
七、现存挑战与发展瓶颈
主要面临三方面问题:一是活动经费依赖财政拨款比例达78%,社会化筹资渠道不足;二是农村户籍学生参与度较城镇学生低15个百分点;三是数字化平台内容更新及时性待提升,30%用户反馈存在信息滞后现象。
八、横向对比与优化方向
选取川内3所同类中专学校团委进行对比分析:
评估维度 | 南充中专团委 | 绵阳某校 | 达州某校 |
---|---|---|---|
年度活动频次 | 85次 | 78次 | 65次 |
校企合作项目数 | 8个 | 12个 | 5个 |
智慧团建覆盖率 | 100% | 95% | 88% |
建议通过建立“校友捐赠+企业赞助”多元筹资机制、开发乡土化特色实践课程、组建专业化新媒体运营团队等举措,持续提升共青团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