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县希望中等技术学校作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逐步形成“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专业群,与县域经济需求高度契合。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双师型”教师引进计划,逐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硬件设施上,实训中心覆盖数控加工、电子商务、无人机应用等领域,设备更新率达85%以上。学生培养方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对口就业比例超过75%,本地企业吸纳占比达60%,有效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然而,学校在专业课程迭代速度、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跨区域合作网络构建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突破传统职教模式的局限性。
一、学校基础概况与办学定位
高县希望中等技术学校成立于2016年,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宜宾市职业教育体系。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3200人,开设18个专业方向。学校以“技能立校、产教兴校”为核心理念,聚焦川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构建“基础能力+专项技能+职业认证”三级培养体系。
办学定位上,学校明确“服务县域经济、培养技术骨干”的发展路径,与高县工业园区、五粮液集团等42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引企入校”模式,共建智能装备、食品加工等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场景与职场环境的高度衔接。
核心指标 | 高县希望中等技术学校 | 川南地区同类院校均值 |
---|---|---|
生均实训设备值 | 1.2万元 | 0.8万元 |
企业订单班覆盖率 | 78% | 55% |
本地就业留存率 | 63% | 41%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产业导向型”专业集群,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数字商贸、生态农业三大领域。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技术等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界拓展”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覆盖工业机器人编程、农产品电商运营等23项职业技能标准。
实践教学占比达65%,创新实施“三阶递进”培养模式:一年级开展认知实习,二年级进行项目实训,三年级进入顶岗实习。与京东西南物流园合作开发的“智慧仓储实训课程”,将AGV机器人操作、WMS系统管理等前沿技术纳入教学范畴。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编程 | 数控车工中级、CAD机械设计 | 五粮液精密铸造公司 |
数字商贸 | 电商运营、新媒体营销 | 电子商务师、直播销售员 | 拼多多川南运营中心 |
生态农业 | 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 | 农艺工中级、食品检验工 | 高洲酒业集团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授课、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28人。聘请企业技术总监、行业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含微课视频2300分钟、虚拟仿真实训项目45个。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5G+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实现PLC编程、工业机器人调试等项目的远程实操训练。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年度培训时长 |
---|---|---|---|
理论型教师 | 82 | 44% | 60课时 |
实践指导教师 | 68 | 37% | 80课时 |
企业兼职教师 | 36 | 19% | 40课时 |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建立“生涯规划-技能强化-就业跟踪”全周期服务体系,近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4.2%、92.8%、93.5%,专业对口率较五年前提升22个百分点。就业岗位集中在生产制造、商贸服务、农业技术等领域,起薪水平平均达到3800元/月,高于区域中职院校均值15%。
升学渠道方面,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搭建“3+2”分段培养项目,年均输送升学学生400余人。2023年专升本录取率达26%,较上年增长7个百分点。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推行“厂中校、校中厂”深度合作模式,与12家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例如,与海尔智家联合成立的“智能家居学院”,实现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设备共享方面,企业投入价值800万元的生产线供实训教学使用,学校则为企业提供技术工人定向培养服务。
技术研发层面,师生团队参与企业技改项目23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项。与川茶集团合作开发的“茶叶智能化加工控制系统”,使生产线效率提升40%,该项目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库。
六、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项目,累计培训超1.2万人次。承接高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培养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经营主体300余人。技术开发服务方面,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等技术服务,年技术交易额突破500万元。
在脱贫攻坚中,学校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80人,通过“学习补助+顶岗实习+就业安置”模式实现稳定就业,相关案例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七、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当前学校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升级,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人才培养尚未形成规模;二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不足,虚拟仿真实训项目仅覆盖核心专业的60%;三是师资队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数量偏少。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计划实施三大提升工程:启动“新兴专业培育计划”,三年内新增智能网联汽车、光伏技术应用等专业;建设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AR/VR实训资源;实施“名师领雁计划”,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组建教学创新团队。
八、未来展望与战略布局
学校锚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西部一流、特色鲜明”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战略目标。计划投资2.3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园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农业三大实训中心。与成都工业学院共建“高本贯通”培养试点项目,探索中职-本科衔接培养新模式。
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学校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职业院校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联合开发川渝特色产业人才培养标准。预计到2025年,实现年输送技术技能人才4000人,服务地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50项以上。
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内涵建设,高县希望中等技术学校正逐步从传统技能教育机构向创新型职业教育综合体转型。其发展路径为县域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特别是在服务地方产业升级、促进就业结构优化方面的实践成效显著。未来需在专业集群化发展、教学数字化升级、师资高端化引进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以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