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竹新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一所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需求,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发展理念。学校开设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12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拥有价值2300万元的实训设备,与本地1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该校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构建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岗位实战”三级培养体系,形成“教室+车间+田间”多场景教学模式,为地方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绵竹新市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4年,2019年整体迁入现校区,现有在校生3200人,教职工245人。学校秉承“技行天下,德润新市”校训,构建“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布局,重点服务绵竹白酒酿造、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三大支柱产业。
指标 | 数值 |
---|---|
校园面积 | 120亩(含实训基地30亩) |
校舍面积 | 5.8万平方米 |
实训设备总值 | 2300万元 |
合作企业数量 | 12家深度合作单位 |
毕业生就业率 | 96.2%(2023年)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主体专业+拓展方向”的课程架构,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农林技术四大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剑南春集团共建“白酒装备维护”方向,电子商务专业开设“酒类电商运营”特色课程。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特色方向 | 合作企业 |
---|---|---|---|
机械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白酒装备维护 | 剑南春机械厂 |
电子信息 | 电子技术应用 | 智能酿造控制 | 四川金瑞电工 |
现代服务 | 电子商务 | 酒类直播营销 | 天猫酒水类目 |
农林技术 | 现代农业经营 | 猕猴桃栽培 | 蒲江猕猴桃研究院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实践、技能比武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147人,聘请28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 |
---|---|---|---|
正高级职称 | 28 | 11.4% | 年均45天 |
副高级职称 | 62 | 25.3% | |
中级职称 | 115 | 47.0% | |
双师型教师 | 147 | 59.9% | |
企业兼职教师 | 28 | 11.4% | |
四、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学校建成“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两级体系,其中白酒酿造虚拟仿真实训室、精密加工实训中心达到省级标准化水平。与东汽集团共建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配备价值800万元的工业机器人设备。
- 校内实训室:36间专业实训室,涵盖机械加工、电子装配、电商直播等场景
- 校外基地:与剑南春、四川润利等企业共建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 设备配置:五轴数控机床12台、工业机器人8套、电商直播系统6组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将学年分为“理论学习季”“技能强化季”“顶岗实习季”三个阶段。与通威新能源共建“订单班”,实行“1.5+1.5”学制分流培养。
培养阶段 | 时间分配 | 主要内容 |
---|---|---|
基础学习期 | 第1-3学期 | 文化课+专业基础训练 |
专项提升期 | 第4学期 | 岗位技能集训+考证辅导 |
顶岗实习期 | 第5-6学期 | 企业轮岗+毕业设计 |
六、产教融合实施成效
学校与3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厂中校”教学点。近五年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7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2023年横向科研经费达180万元,反哺教学设备更新。
- 技术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检测、工艺改进等服务
- 培训输出: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00人次
- 成果转化:白酒灌装自动化改造方案被剑南春采纳应用
七、学生发展质量评估
通过“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制度,毕业生人均持有2.3本职业资格证书。2023年省级技能大赛获奖17人次,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铜奖1项。
评价维度 | 2023年数据 | 同比变化 |
---|---|---|
技能证书获取率 | 92.5% | +3.2% |
大赛获奖人数 | 17人 | +24% |
升学比例 | 41.2% | 持平 |
对口就业率 | 88.7% | +5.1% |
八、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度
学校年均为绵竹地区输送技术人才1200余人,支撑当地白酒、装备制造产业用工需求的35%。现代农业专业师生团队参与制定的《猕猴桃低温贮藏技术规范》成为地方标准。
- 人才供给: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本地就业占比达78%
- 技术支援:为16家小微企业提供设备改造方案
- 文化传承:开发《绵竹年画数字化制作》等非遗课程
绵竹新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构建起“教学—实践—创新—服务”四位一体的职教生态。其“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定位、“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季节分段式”教学改革等举措,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学校正加速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云平台,探索“AI+职业技能”评价新模式,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