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西昌市凉山州农业学校(凉山州农校)

西昌市凉山州农业学校(凉山州农校)

西昌市凉山州农业学校作为四川省民族地区重要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长期致力于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与乡村振兴骨干力量。学校依托凉山彝族自治州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农业产业基础,形成了以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民族传统技艺为核心的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资金投入及师资结构等因素,其在专业升级、实训条件优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西	昌市凉山州农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西昌市凉山州农业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五七农业学校,2001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现名。学校以“服务三农、扎根民族地区”为宗旨,定位为“中高职衔接、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农业职业院校,承担着凉山州及周边地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核心职能。

时间阶段关键事件发展目标
1978-1999年初创期,以基础农业教育为主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农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2000-2010年专业拓展与民族特色强化构建“农科+民族技艺”双轨课程体系
2011年至今产教融合与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农业实训基地,推进“互联网+农业”教育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民族工艺美术4大重点专业群,其中畜牧兽医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民族特色选修”模式,融入彝族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态农业技术。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民族特色课程
现代农业技术植物生理学、无土栽培技术彝族传统农具制作
畜牧兽医动物病理学、养殖场设计凉山黑猪繁育技术
民族工艺美术产品设计、非遗保护理论彝族漆器工艺传承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通过“高校进修+企业实践”模式提升教师能力,但存在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仅22%)、行业领军人才匮乏等问题。

指标类型本校数据全省中职平均
师生比1:151:18
高级职称占比38%31%
企业实践经历教师82%67%

四、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

学校建有现代农业科技园、畜牧养殖实训场等8大实训基地,与新希望六和、凉山州烟草公司等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行“季节对位”教学模式,如冬季开展温室种植实训,夏季组织高原牧场实习。

五、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主要面向川滇黔农业企业、基层农技站所。2023年数据显示,67%毕业生进入生产管理岗位,22%从事农业技术服务,11%自主创业。但存在薪资水平偏低(起薪约3500元/月)、职业晋升空间有限等问题。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校累计承担省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7项,研发“高山蔬菜抗逆栽培技术”等12项适用技术。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3000人次,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40%,校企合作研发经费占比仅28%。

七、民族教育特色实践

开设彝汉双语课程,建立“火把节”传统文化实践周,将荞麦种植、羊肚菌培育等纳入教学。90%以上学生为少数民族,实行“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非遗技艺认证)。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大(智慧农业设备覆盖率不足30%)、高端人才引进难(近3年流失硕士以上教师9人)等挑战。未来计划通过建设区域性农业职教集团、申报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突破。

作为民族地区农业教育的标杆,西昌市凉山州农业学校在坚守服务“三农”初心的同时,需进一步突破地域与资源限制,通过深化东西部协作、引入虚拟仿真教学等创新路径,提升办学能级,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