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广元朝天职业中学(以下简称“朝天职中”)是川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依托广元市“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区域支柱产业,形成“升学有路径、就业有保障”的双轨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学校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其在高端产业对接、跨区域合作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一、学校概况与定位
朝天职中始建于1984年,是广元市朝天区唯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学校定位为“区域性应用型技能人才培育中心”,开设机械加工、电子技术、现代农业、旅游服务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近年来,学校通过“职教高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实训设备升级,建成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4个省级标准化实训基地。
核心指标 | 朝天职中 | 四川省平均水平 | 全国农村职中均值 |
---|---|---|---|
生均实训设备值 | 1.2万元 | 0.8万元 | 0.6万元 |
企业参与课程比例 | 65% | 52% | 40%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78% | 63% | 55%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专项+定制”三级课程体系,重点专业实行“双导师制”。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仲衍种业合作开发《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课程,数控技术专业引入广元鑫达模具公司真实生产项目。2023年数据显示,课程改革后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40%,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2%。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对口就业率 |
---|---|---|---|
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编程、CAD/CAM一体化 | 广元领航科技、四川晟兴机械 | 97.3% |
现代农业 | 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商运营 | 仲衍种业、七佛贡茶公司 | 94.6% |
信息技术 | 网络安全运维、大数据基础 | 京东云、广元电信 | 91.2%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百工程”(百名企业技师进课堂、百名教师下车间),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145人。通过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广元市首席技师8人担任兼职导师,形成“理论教学+跟岗实训+顶岗指导”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四、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与广元经开区共建“园校联动”人才培养联盟,2022年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320人,覆盖电子、服装等6个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年产值超2000万元,例如汽修专业实训中心承接社会车辆维修服务,年均服务量达1.2万台次。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数量 | 年订单培养学生数 | 企业满意度 |
---|---|---|---|
引企入校 | 15家 | 180人 | 96.5% |
工学交替 | 23家 | 240人 | 93.8% |
现代学徒制 | 8家 | 100人 | 98.2% |
五、学生发展路径
学校构建“技能高考+对口单招+直接就业”三维发展通道。2023年高考录取率72.6%,其中本科上线率18.3%,较五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就业学生中,本地企业留用率达65%,长三角地区占28%,平均起薪4500元/月。
六、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主导开发“朝天核桃栽培”“蜀道民宿运营”等地方特色培训课程。与区扶贫局合作实施“雨露计划”,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80人,相关案例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典型案例》。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智能制造专业群设备净值较省内示范校低30%;二是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比例(65%)仍低于珠三角职教集团水平;三是师资结构待优化,硕士以上学历教师仅占12%,缺乏行业领军人才。
八、未来发展战略
学校规划实施“三大提升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大楼,重点引进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装备等新兴专业;深化与成都工业学院的“3+2”贯通培养项目,年招生计划扩大至200人;建设秦巴山区乡村振兴学院,开发非遗技艺、生态旅游等特色培训项目。
作为川陕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朝天职中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可复制的农村职教发展经验。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育人等方面持续突破,方能实现从“技能输出型”向“价值创造型”职教高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