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德阳工业科技学院绵竹校区(德阳工科院绵竹)

德阳工业科技学院绵竹校区(德阳工科院绵竹)

德阳工业科技学院绵竹校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德阳工业科技学院本部资源,结合绵竹市产业升级需求,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校区占地约8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配备智能化实训中心、产教融合基地及省级重点实验室,构建了"教学-实训-研发"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其区位优势显著,位于成德绵经济走廊核心节点,与周边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形成深度联动,近三年毕业生留川就业率达78%,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德	阳工业科技学院绵竹校区

一、区位布局与交通网络

校区选址于绵竹市新市工业园区南侧,毗邻德阿产业园,距成绵高速复线绵竹出口仅3公里,形成"15分钟产业圈+40分钟成都都市圈"的交通格局。

对比维度 绵竹校区 德阳主校区 同类院校均值
占地面积(亩) 800 1200 650
产业辐射半径(公里) 15-30 50-80 40-60
轨道交通接入时间(分钟) 45(成兰铁路) 15(德阳站) 60

二、专业集群与产业匹配度

重点建设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6大专业群,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与东方电气集团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的精准对接。

核心专业 合作企业 实训设备价值(万元) 岗位覆盖度
数控技术 四川润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0 92%
新能源汽车技术 京东方科技集团 800 88%
物联网应用技术 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 650 85%

三、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技术骨干驻校授课、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使"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73%。建有省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近三年横向课题经费年均增长45%。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行业专家占比12%)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7%
  • 校企联合开发课程:42门
  • 年度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5-20项

四、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构建"基础实训-专项实训-顶岗实习"三级递进式培养链条,其中与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共建的"光伏技术实训中心"采用真实生产线教学模式,实现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1:1.2的黄金配比。

实践类型 学时占比 企业参与度 考核通过率
虚拟仿真实训 18% 40% 95%
岗位模拟实训 32% 65% 88%
在岗实习 50% 100% 82%

五、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与蜀王餐饮、剑南春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食品智能加工研究院",开发白酒酿造自动化控制系统等12项技术改进方案,近三年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 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
  •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9个
  • 订单班覆盖率:68%
  • 技术成果转化率:31%

六、学生发展质量监控

建立"三维评价"体系,除传统学业考核外,引入企业满意度调查(权重30%)和职业资格获取率(权重20%),近三届毕业生平均持有1.8个职业资格证书。

评价维度 考核方式 达标值 实际均值
企业满意度 半年跟踪调查 80% 86.5%
岗位适应周期 企业导师评分 <45天 32天
晋升速度 职业发展追踪 3-5年 2.8年

七、智慧校园建设水平

投入2800万元打造"AIoT+教育"新型基础设施,部署5G+工业互联网教学专网,开发虚拟工厂数字孪生系统,实现教学场景数字化覆盖率92%。

  • 物联网终端设备:1200+个
  • 数字课程资源:2.3TB
  • 智能能耗管理系统:节约率27%
  • 在线学习活跃度:日均1.2万人次

八、社会服务效能评估

面向绵竹及周边地区开展"技能天府"培训工程,年均完成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4500人次,开发《精密加工质量控制》等5门行业标准课程包。

服务类型 年度指标 完成量 社会效益估值(万元)
新型学徒制培训 2000人 2350人 1500
技术研发服务 80项 97项 2300
社区教育服务 50场次 68场次 800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发展,德阳工业科技学院绵竹校区已形成"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人才培养融入生产链、科研转化服务创新链"的良性生态。未来需在跨学科专业融合、国际化认证体系引入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能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