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成都长江技术学院(成都长江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长江技术学院(成都长江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长江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依托长江水利委员会行业背景,聚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电力工程等特色领域。学院以"技术长江、工匠摇篮"为办学理念,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水利土木、电力新能源、智能制造三大专业集群。现有在校生规模超1.2万人,开设38个高职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

四	川成都长江技术学院

学院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2%,拥有全国水利职教名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4支。与三峡集团、中国电建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培养覆盖70%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2%。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学生获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项年均超200项,形成"长江工匠"品牌效应。

四	川成都长江技术学院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学院建成5G+智慧校园,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库12个,其中水利工程造价课程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ICT学院,打造"人工智能+水利"特色专业方向,实现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初创期(1998-2005)依托长江委职工大学基础筹建获准开展高职教育,首批开设水利工程等5个专业
扩张期(2006-2015)新校区落成,增设电力工程系获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设备总值突破2亿元
转型期(2016-至今)启动"双高计划"建设,组建智慧城市学院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纵向科研项目年均增长30%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专业大类核心专业特色课程职业认证
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文监测数字流域模拟、生态水利规划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
电力类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运维、微电网设计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
建筑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BIM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施工一级建造师实务培训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教授/副教授38%主持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2项
企业兼职教师25%参与制定电力行业国家标准3项
博士学历教师17%发表SCI论文年均40篇
双师型教师89%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四、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构建"三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 基础层:校内实训中心完成单项技能训练
  • 提升层: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进行项目化教学
  • 拓展层:企业顶岗实习实施轮岗实战训练
建有水利工程仿真中心、智能变电站等1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资产值达3.2亿元。与四川能投、华西集团等企业共建"厂中校"3个,年接收实习学生超3000人次。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56个,其中"水闸智能调度虚拟仿真系统"入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五、产教融合机制

创新形成"四共八互"产教融合模式:
  • 共建专业: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 共建课程:开发岗位导向的活页式教材
  • 共建平台:搭建技术研发中心4个
  • 共建团队:"双导师制"覆盖全部订单班
  • 人才互聘: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产业教授
  • 设施互通:共享价值千万的检测设备
  • 信息互联:建设产教大数据监测平台
  • 文化互动: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12项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年均增长25%,承担典型项目包括:
  • 金沙江某水电站施工期生态监测(经费860万元)
  • 四川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技术标准制定
  • 雅砻江流域智慧灌区信息化平台开发
建立"水利技术转移中心",年均完成技术培训2.4万人次,为老挝、缅甸等国开展水电技术援外培训项目,输出中国标准5项。

七、国际化发展路径

实施"海外工坊"计划,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鲁班工坊,输出水利工程技术标准。开发英文课程包18个,招收"一带一路"留学生年均增长40%。承接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为非洲12国培训水电技术人员230名。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双元制"试点,联合培养国际工程监理人才。

八、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三维四阶"质量监控网络:
  • 教学运行维度:实行校院两级督导制度
  • 学生发展维度:建立成长档案追踪系统
  • 企业反馈维度:实施毕业生质量回访机制
  • 阶段管控: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持续改进
引入麦可思第三方评估,近三年数据显示:课程满意度91.2分,核心技能达标率89.7%,雇主认可度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均值7.3个百分点。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