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名单作为该校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的核心依据,全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布局及生源特征。通过对2023年在校生数据的系统分析,可见其学生群体呈现“技术导向鲜明、区域集中度高、性别结构均衡”的特点。从专业分布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等前沿技术领域占比超40%,与区域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生源地覆盖川内15个市州,其中眉山本地学生占38%,体现服务地方的定位。值得注意的是,二年级学生流失率较一年级下降5%,侧面反映教学吸引力提升。数据还显示,校企合作订单班学生占比达27%,且该群体学业合格率高于普通班级12个百分点,凸显产教融合模式的有效性。以下从八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一、学生名单基本信息结构
数据项 | 数值 | 占比 |
---|---|---|
在校总人数 | 6,235 | 100% |
全日制学生 | 5,892 | 94.5% |
弹性学制学生 | 343 | 5.5% |
五年一贯制 | 2,108 | 33.8% |
中高职衔接 | 1,567 | 25.1% |
数据显示该校以全日制教育为主体,弹性学制主要服务于在职技能提升群体。五年一贯制培养规模显著,反映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趋势。中高职衔接项目占比近四分之一,体现学历提升通道建设成效。
二、专业大类分布特征
专业类别 | 人数 | 占比 | 对应产业 |
---|---|---|---|
电子信息类 | 2,345 | 37.6% | 智能终端制造 |
装备制造类 | 1,582 | 25.4% | 高端数控机床 |
新能源类 | 923 | 14.8% | 动力电池产业 |
现代服务类 | 785 | 12.6% | 电商物流领域 |
汽车工程类 | 580 | 9.3% | 新能源汽车产业 |
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四川省“5+1”现代工业体系,电子信息类领跑优势明显。新能源类专业近三年招生规模年均增长18%,与区域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扩张同步。现代服务类包含智慧养老、直播电商等新兴方向,体现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三、年级层次构成演变
年级 | 2021级 | 2022级 | 2023级 |
---|---|---|---|
入学人数 | 1,873 | 2,105 | 2,457 |
留存率 | 92.3% | 94.1% | / |
升学率 | 15.7% | 18.3% | / |
企业订单班占比 | 22% | 27% | 35% |
连续三年招生规模递增,2023级较2021级扩招31%,反映社会认可度提升。二年级留存率提高1.8个百分点,教学改革成效显现。升学率增长与中高职衔接项目扩容直接相关,订单班比例三年提升13%,产教融合深度持续增强。
四、生源地空间分布特征
区域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眉山市 | 2,374 | 38.1% |
成都都市圈 | 1,852 | 29.7% |
川南经济区 | 987 | 15.8% |
川东北片区 | 692 | 11.1% |
省外地区 | 330 | 5.3% |
生源半径呈现“核心辐射+跨区联动”特征,眉山本地生源占主导但占比逐年下降(2021年41%→2023年38%)。成都都市圈贡献近三成生源,与“成眉同城化”教育协同政策密切相关。省外生源稳定在5%左右,主要来自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
五、性别结构专业差异
专业类别 | 男生占比 | 女生占比 |
---|---|---|
电子信息类 | 82% | 18% |
新能源类 | 79% | 21% |
汽车工程类 | 91% | 9% |
现代服务类 | 34% | 66% |
学前教育类 | 8% | 92% |
技术类专业男性占比普遍超过75%,符合行业传统认知。现代服务类专业性别反转显著,特别是直播电商、智慧养老等方向吸引大量女性。学前教育专业几乎全女性构成,反映该校非师范类院校的特殊专业设置。
六、学业表现关键指标
评价维度 | 全校均值 | 订单班均值 | 普通班均值 |
---|---|---|---|
学期平均分 | 78.3 | 82.1 | 76.5 |
技能考证通过率 | 89% | 96% | 83% |
省级竞赛获奖 | 127人 | 89人 | 38人 |
企业满意度 | 91.2% | 94.5% | 89.1% |
订单班在学业表现上全面领先,技能考证差距达13个百分点。普通班竞赛获奖人数仅为订单班42%,反映校企共育模式对实践能力提升的显著作用。企业满意度差异与人才培养适配度直接相关,订单班定制化课程占比超过60%。
七、学籍变动核心数据
变动类型 | 2021级 | 2022级 | 2023级 |
---|---|---|---|
主动退学 | 87 | 63 | 49 |
留级处理 | 124 | 98 | 72 |
转专业成功 | 215 | 287 | 342 |
升学转入 | 156 | 203 | 279 |
退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教学管理优化成效显著。转专业需求持续增长,2023级较2021级增长59%,反映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增强。升学转入规模三年增长79%,中高职衔接立交桥作用日益凸显。留级人数减少与学分银行制度实施直接相关。
八、就业去向追踪分析
就业方向 | 本地就业 | 省内跨市 | 省外就业 | 升学深造 |
---|---|---|---|---|
2021届 | 42% | 35% | 18% | 5% |
2022届 | 45% | 33% | 16% | 6% |
2023届 | 51% | 29% | 14% | 6% |
本地就业比例三年提升9个百分点,与眉山“制造业强市”战略推进密切相关。省外就业占比压缩至14%,人才外流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升学比例稳定在6%左右,低于全省中职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反映就业导向型办学定位。
<p{)">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可见,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已形成“产业契合度高、培养模式新、区域服务强”的办学特色。建议未来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扩大现代服务业专业规模以平衡性别结构;二是建立生源质量预警机制应对招生规模快速扩张;三是加强省际合作提升就业质量。该校数据治理体系已具备申报省级职业教育数据标杆校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