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职业学院崇州校区(成都职院崇州校区)

成都职业学院崇州校区(成都职院崇州校区)

成都职业学院崇州校区是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实践载体。校区位于崇州市核心产业功能区,占地面积约600亩,依托当地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文旅服务等产业集群优势,构建了以信息技术、机电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为特色的专业体系。校区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与京东方、捷翼电子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形成“教学-实训-生产-研发”一体化培养链条。近年来,校区毕业生留川就业率达82%,其中70%进入对口领域技术岗位,累计为崇州及周边地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5000人。作为成都市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单位,校区在智慧校园建设、模块化教学改革、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但其偏远区位带来的师资稳定性挑战、高端产业适配性不足等问题仍需持续优化。

成	都职业学院崇州校区

一、区位布局与基础设施

崇州校区选址于天府粮仓核心区与智能家居产业功能区交汇处,距成都市区45公里,15分钟车程覆盖捷普科技、中崇食品等重点企业。校区总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含工业机器人、3D打印实验室)、现代农业双创园(无土栽培、智能灌溉实训区)、智慧商旅实训楼(模拟酒店、数字导游实训室)三大核心功能区。对比主校区,崇州校区生均教学设备值高出18%,但校园网络带宽仅为主校区60%,部分偏远实训场所5G信号覆盖不足。

对比维度崇州校区主校区全省高职均值
生均面积32㎡26㎡24㎡
企业毗邻度5公里内12家规上企业15公里内23家-
实训设备更新周期3年4年5年

二、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适配

校区重点打造“智能装备技术”“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乡村振兴方向)”三大专业群,其中智能装备专业群与捷翼电子共建“厂中校”人才培养基地,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率达92%。2023年数据显示,三大专业群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较非重点专业高19个百分点,但农业类专业招生规模连续三年下降5%-8%,面临传统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

专业群核心岗位匹配度本地企业需求缺口省赛获奖频次
智能装备技术89%年均320人每年2-3项
现代农业管理76%年均150人每年1项
电商(乡村振兴)83%年均280人每年1-2项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创新

校区现有专任教师34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7%,较全省高职均值高12个百分点。通过实施“企业工程师驻校计划”,引入23名产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导师,但副高以上职称教师仅占31%,低于主校区14个百分点。教学模式方面,校区率先推行“AB岗轮换制”(理论教师与实训导师角色互换),使项目化课程占比提升至58%,但仍有15%学生反映实操指导响应速度不足。

四、学生构成与成长路径

2023级新生中,中职毕业生占比43%,农村户籍学生占61%,呈现明显的“服务基层”特征。校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允许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职业技能认证置换学分,近三年累计有476名学生提前半年完成学业。但升学数据显示,仅有8%毕业生选择专升本,远低于全省高职21%的平均水平,职业发展天花板问题凸显。

五、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校区与4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智能家居产教联合体”,年均开展员工培训超6000人次。依托现代农业双创园,为当地农户提供无人机喷洒、电商直播等技术服务,年创造经济效益逾800万元。然而,横向课题到校经费仅占主校区的17%,技术成果转化率不足5%,科研反哺教学效能有待提升。

六、质量保障与办学成效

内部质量监测显示,校区毕业生核心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4%,雇主满意度指数88.7分,但公共基础课合格率较主校区低9个百分点。在2023年四川省高职院校评估中,校区“服务地方经济”指标位列第一梯队,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指标排名落后主校区12个位次。

七、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 区位劣势:距离成都市核心创新圈层较远,高端产业资源对接受限
  • 师资断层:青年教师占比58%,缺乏行业领军人物引领
  • 设施迭代:实训设备维护资金缺口达年均300万元
  • 品牌溢价:省外招生占比不足3%,国际化教育尚处空白

八、战略升级路径

建议实施“三核驱动”策略:以“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重塑专业集群,与天府农博园共建数智农业产业学院;通过“蓉欧工匠”计划引进德国双元制认证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直播电商基地”拓展社会服务半径。同步推进“教师企业浸岗计划”,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学年到合作企业实践不少于40天,并将企业技术攻关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指标体系。

作为成都市职业教育纵深布局的关键节点,崇州校区在服务县域经济、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专业群+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机制、“教学空间与生产空间”深度融合的实践,为西部职业院校改革提供了可复制样本。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师资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真正实现“办好一个校区,激活一片经济”的战略目标。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