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中恩阳职中作为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唯一一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2013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产业升级”为宗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占地245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开设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旅游服务等8大专业集群,其中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等专业与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战略深度绑定。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京东、比亚迪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65%,成为川陕革命老区技能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水平,学校在高端设备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传统职教模式束缚。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巴中恩阳职中前身为恩阳区职业中学,201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锚定“建设川东北特色职教高地”目标,形成“政校企村”四位一体办学架构。
时间 | 重大事件 | 发展里程碑 |
---|---|---|
2013年 | 新校区奠基 | 开启规模化办学阶段 |
2016年 | 获批省级示范专业 | 现代农业专业群成型 |
2020年 | 产教融合园启用 | 引入京东数字商务学院 |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三角支撑专业体系,重点专业覆盖率达78%。通过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智慧养老等5个新兴专业。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对应产业链 | 就业去向 |
---|---|---|---|
现代农业 | 农产品电商、生态养殖 | 秦巴山农产品加工链 | 农村合作社、食品企业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智能设备维护 | 巴中经开区制造业 | 比亚迪配套企业 |
数字经济 | 直播电商、数据分析 | 西部电商产业园 | 京东西南基地 |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通过“人才引进+校本培育”双轮驱动,形成“理论+实践”复合型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3%,但高级职称比例仍需提升。
指标类型 | 巴中恩阳职中 | 省内同类院校 | 差距分析 |
---|---|---|---|
师生比 | 1:17 | 1:15 | 需补充专业课教师 |
硕士以上学历 | 28% | 41% | 学历提升空间显著 |
企业实践经历 | 6个月/年 | 4个月/年 | 实践周期优势明显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5+1.5”工学交替模式,前1.5年在校完成专业基础学习,后1.5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通江银耳集团共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
- 现代学徒制覆盖专业:汽车维修、烹饪工艺
- 企业新型学徒制合作企业:巴中文旅集团、中兴科技
- “X”证书获取率:92%(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五、校企合作深度实践
构建“教学工厂+实训中心+创业孵化”三级载体,与32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其中深度合作企业14家,共建产教融合项目19个。
合作维度 | 合作企业 | 合作内容 | 年度成效 |
---|---|---|---|
生产性实训 | 巴中黄羊加工厂 | 羊肉制品生产线实操 | 年产值超800万元 |
技术研发 | 四川北牧科技 | 智能养殖系统开发 | 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 |
人力资源共享 | 京东物流西南区 | 员工轮岗培训基地 | 年输送实习生200+人 |
六、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累计投入2.3亿元完成三期建设工程,建成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智慧农业大棚等标志性项目。但信息化设备更新率仅达45%,落后于省级标准。
建设项目 | 投资额(万元) | 功能定位 | 使用效率 |
---|---|---|---|
产教融合实训楼 | 3200 | 机械加工/电子装配 | 周均使用48课时 |
现代农业实训基地 | 1800 | 果蔬种植/畜牧养殖 | 年产教学用农产品30吨 |
数字商业孵化中心 | 1500 | 电商运营/直播带货 | 入驻师生创业项目27个 |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者等群体。与恩阳区12个乡镇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
- 技术帮扶项目:茶园病虫害防治、电商站点建设
- 劳动力转移培训:年输送建筑工人800+人
- 社区教育服务:开设老年智能技术课程12门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优质生源外流(年流失率12%)、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企业参与度待提升)、师资结构老化(45岁以上教师占37%)三大挑战。建议通过以下路径突破:
- 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柔性引进企业技术骨干
- 深化“学历证书+X”制度,开发微证书课程体系
-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引入德国“双元制”培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