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绵州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绵职校”)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主管。学校立足中国科技城绵阳,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以“厚德强技、知行合一”为校训,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办学十余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万余名高素质技能型毕业生,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先后获评“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占地18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4200余人,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等四大类15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3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特色)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与京东方、长虹集团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
一、学校基础概况
指标 | 数据 |
---|---|
创办时间 | 2009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
主管部门 | 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 |
校区面积 | 180亩(主校区+实训基地) |
建筑面积 | 8.6万平方米 |
在校生规模 | 4236人(2023年秋季) |
教职工总数 | 289人(专任教师246人) |
专业总数 | 15个(含3个省级示范专业) |
二、专业建设布局
学校构建“智能制造”“数字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重点对接绵阳“中国科技城”产业规划。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配备价值800万元的实训设备,与四川九洲集团共建“精密加工中心”;电子商务专业联合京东物流打造“校园云仓”,实现教学场景与企业实景无缝衔接。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省级示范专业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类 |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四川九洲、长虹电器 |
数字信息类 |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京东方、华为绵阳基地 |
现代服务类 | 高星级饭店运营、烹饪工艺 | 高星级饭店运营 | 首钢国际酒店、绵阳富乐山九洲国际酒店 |
三、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现有“四川省特级教师”2人,“市级技能大师”5人,组建“数控加工”“智慧养老”等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23年数据显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较2018年提升21个百分点。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正高级职称 | 18 | 6.2% | 主持开发省级精品课程3门 |
硕士研究生 | 97 | 31.5%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2篇 |
企业兼职教师 | 63 | 21.8% | 参与制定企业培训标准12项 |
双师型教师 | 192 | 78% | 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9次 |
四、教学设施配置
学校建有“智能制造”“智慧商旅”“信息技术”3大实训中心,实训室总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与京东合作的“智能仓储实训基地”引入AGV机器人、自动分拣线等设备,价值逾500万元;数控实训中心配备马扎克数控机床12台,达到国内职业院校先进水平。
实训类别 | 设备总值(万元) | 实训工位数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2800 | 360 | 四川九洲、成都精沛科技 |
智慧商旅 | 1500 | 280 | 首旅如家、绵阳文旅集团 |
信息技术 | 2200 | 450 | 华为、京东方 |
基础实训 | 800 | 210 | - |
五、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创新“四共八通”产教融合机制,与京东、长虹等企业共建“厂中校”“校中厂”12个。例如,与京东物流合作的“川北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采用“1.5+1.5”培养模式,学生前一年半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后一年半在企业轮岗实训并顶岗实习。该模式使毕业生平均起薪较传统模式提高23%。
六、学生发展路径
学校构建“升学+就业”双通道体系,2023年高考班本科上线率达37%,较2019年提升15个百分点。就业学生中,83%进入规模以上企业,岗位覆盖数控编程、电商运营、酒店管理等领域。学校还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建立“3+2”中高职衔接项目,年均输送学生200余名。
发展类型 | 比例 | 主要去向 | 典型岗位 |
---|---|---|---|
升学(高职单招) | 54% | 绵阳职院、四川汽车职院 | 机械设计、电子商务 |
直接就业 | 46% | 京东方、长虹电器 | 设备操作员、仓储管理员 |
七、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8个。2022年牵头组建“绵阳现代服务业产教联合体”,联合32家企业、7所院校开发《川菜制作》《蜀绣技艺》等地方特色培训包。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学堂”为23家企业定制培训课程,惠及员工1800余人。
八、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建立“三维四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企业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估、技能抽查等方式保障培养质量。2023年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91.6%,较2018年提升8.2个百分点。在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近五年累计获奖47项,其中一等奖9项。
作为绵阳市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绵职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鲜明的“立足产业、服务区域”办学特色。未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突破:一是加快专业数字化改造,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二是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三是完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机制,增强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动态适配性。通过系统性改革,有望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等职业教育标杆学校。